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

第166章 软硬兼施(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最新章节。

吴眠根据年轻村民的需求,设立“敢为人先营”、“模范搬迁户”以及“示范建设村”。

所谓“敢为人先营”,就是县衙承诺首批搬迁的村民可自行选择宅基地。

其子女可以免费入县城私塾学习,学费由县衙承担。

所谓“模范搬迁户”,就是新建的九个村庄,每村前三户最先搬入者,赐耕牛一头。

牛角上篆刻“勤”字官印,并免费领取一套新农具。

所谓“示范建设村”,就是最先完成集体搬迁的村庄,将免其三年赋税。

并大力扶持当地特色产业,优先解决各类突发问题。

吴眠掐指一算,从四大山寨中收缴的财物,只够重建一半村落。

另一半可是实打实从县衙财政支出。

目前已提前支出五万两打造五百副铁甲。

剩余五万两刚好够建五个村落。

还好蚊香的利润可观,不然连将士的俸禄都发不起。

当然,吴眠还有一个方法,只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使用的。

“怀柔政策只对那些遵纪守法的村民有效,我们还需要强硬政策双管齐下。”

“旧址重建的一切费用,都由村民个人承担。”

“永昌郡还有十四个山寨,如遇匪患劫掠,县衙将不再提供帮助,一切后果自负。”

“实行夜训惊扰,让游徼扮作孤魂野鬼在旧址游荡,鬼哭狼声彻夜不绝。”

众人心中一凛,这不仅是强硬政策,还用上了非常规手段。

不过转念一想,一味的怀柔只会让村民得寸进尺。

无论再好的政策,有些刁民就是死活不愿配合,甚至故意找茬。

这类的村民要么就是曾经生活富裕,如今见不得别人跟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要么就是想提更多无理的要求,迫使县衙答应。

县令大人可不会顾及所有人的感受。

在剿匪任务中,下令斩草除根之人,又岂会接受那些刁民的无理要求。

若那些刁民想联合发起民变,完全可借“匪患余孽”行非常之事。

吴眠只能在内心祈祷,“刁民,劝你善良。”

众人针对新址事宜进行查缺补漏。

例如,针对匪患事件,每村都需要修建围墙和了望塔,能够提前预警。

大力兴修水利,引水灌溉良田,为新址开凿甜水井等。

各项细节完善之后,十二名乡官开始对村民进行劝导。

他们首先约谈年轻的村民。

起初这些村民还比较畏惧族老的威严,不敢擅自作主。

随着对政策的深入了解,这些人逐渐心动。

能够免费送子女入学,还能得耕牛以及农具。

如此多的好处,谁还会畏惧族老的权威。

在不韦全县风风火火开展集体搬迁动员动作的时候,一名探马紧急来报。

听完探马的汇报,吴眠眼中的温和退却,神情冷冽,只剩一片寒光。

“有意思,朝廷在这个时候派遣特使前来不韦,看来是要进行人事任免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道侣都没了,他不疯才怪
道侣都没了,他不疯才怪
——以神魂为引,肉体为祭,缔造神兵,不入轮回,身死,不悔。-岑子青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都不会相信自己会有穿越的一天,甚至喜欢上了一个男人,不惜为他献祭了性命。本以为就此魂飞魄散,却没想到会重生成为拍卖世家岑家的三少降生。因神魂受损,岑子青修炼举步维艰,只好躺平当个废柴。但父母爱子心切,硬是用钱给他送到了‘名牌学院’修炼。岑子青不忍心辜负父母的心意,只好含泪挥别米虫的生活,跟舅舅去学院混日子。
咸鱼娇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开元之治后,晚年的唐玄宗纵情声色,荒废朝政,附属诸国,不但久不纳贡,而且屡扰边境,再加上各地藩王拥兵自重,雄据一方,种种原因,导致大唐每况愈下,大有分崩离析之象。易林重获新生,有好多事情想要做……他想要纵横大唐,即使开局不顺也要力挽狂澜。梁羽游历天下,寻找心中明主……他想要一展抱负,践行纵横之道。卷入历史洪流的易林和梁羽,在与诸多势力的周旋角逐中,是否能逆天改命……
聚散流云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