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第155章 惠民安邦,民生改善(1/1)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最新章节。

保守派大臣反驳道:"陛下所言不错,然天下事贵有节度。女子读书志在明理,不在争权夺利。若皆如冯湘云、徐芷兰般出仕为官,谁来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家有贤妻,国有良母,此为社稷之本啊!"

朱雄英微微一笑:"爱卿误会了朕的意思。女子读书、参政,并非要与男子争夺权位,而是各尽所长,和谐共处。女子受教育,不意味着抛弃家庭责任,反而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建设更和谐的家庭。冯湘云编着《天文新术》,徐芷兰撰写《妇科方剂》,她们的成就正是利国利民、泽被万代的善举啊!"

这一席话说得在场大臣无言以对。然而,朱雄英深知,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为了缓和矛盾,他采取了一项折中的措施。

"传朕旨意,命翰林院会同礼部、明德学堂共同编纂《女德新书》,在保留传统美德精华的同时,融入新时代女性价值观。明确指出,女性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地服务家庭和国家,而非否定传统。"

这一决定既照顾了保守派的关切,又坚持了改革的方向,可谓高明之举。

《女德新书》很快编纂完成,成为各女学的必修课程。书中既有传统的"贞、顺、德、言"等美德教育,也有现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自强自立精神,强调女性既是家庭的贤内助,也可以是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这种新旧结合的教育引导下,社会观念开始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女儿接受教育不仅不会损害家庭伦理,反而有利于提升家庭幸福感和子女教育质量。女学的社会认可度因此不断提高,学生人数持续增长。

更为可喜的是,随着第一批女学毕业生进入社会,京城和其他主要城市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女性开设的书院、医馆和工坊。这些机构大多由女性经营,为女性服务,给更多女性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一个春日的午后,朱雄英微服来到京城东南一角的"巾帼书院"。这是由明德学堂首批女学生余月华创办的私塾,专门教授贫困家庭的女童基础知识。

书院不大,却整洁明亮。十余名七八岁的女童正在认真诵读《女德新书》。余月华站在前方,耐心地纠正着孩子们的发音,眼神中满是温柔与坚定。

"先生教得真好。"朱雄英假扮成普通访客,向余月华表示赞赏。

余月华谦虚地笑道:"惭愧,只是略尽绵力罢了。感谢圣上提倡女学,否则我等女子哪有机会读书明理、报效社会?"

"你为何要创办这样一所书院?"朱雄英好奇地问。

余月华望着那些天真的女童,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我出身寒微,幸得圣恩才有读书机会。如今学成归来,自当将这份恩情传递下去。这些孩子今日能识字读书,明日便能撑起半边天。女子若强,家国必盛!"

朱雄英闻言,心中无比欣慰。他看到了教育的力量,看到了时代的变革,更看到了大明帝国光明的未来。

"巾帼不让须眉,半边天终将璀璨。"朱雄英在心中默默祝愿着。

明仁宗十六年春,山西岢岚县的田野里,农民赵老汉站在自家地头,看着郁郁葱葱的马铃薯秧苗,脸上堆满了笑容。

"想当年,这片山地贫瘠得只能种点谷子和荞麦,年年收成不好,家里常揭不开锅。"赵老汉对前来考察的官员感慨道,"自从种了朝廷推广的'山药蛋',再没饿过肚子。就是这玩意儿,长得丑,吃着香,产量还高!"

官员笑着记录下农民的话,准备带回京城向朱雄英汇报。这正是"惠农工程"的成果之一,通过推广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作物,显着提高了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

朱雄英在得知山西、陕西等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得到缓解后,欣慰地对身边大臣说:"治国以安民为本,安民以足食为先。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惠农工程不仅仅是推广新作物这么简单。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正在进行,数千条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将江河湖泊的水引入农田,使旱地变成良田。同时,改良农具的推广也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一台新式犁具可以顶三个壮劳力的工作量。

更具前瞻性的是,朱雄英下令在全国各州县建立粮食储备系统。每年丰收时收购部分粮食储存,遇到灾年时以低价投放市场,平抑粮价,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冲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只有未雨绸缪,才能确保百姓不因一时灾害而流离失所。"朱雄英在御批奏章时写道。

农村的变化只是这个时代巨变的一个缩影。城市的面貌也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

苏州城内,一项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按照统一规划,城内的主要街道被拓宽,两侧店铺统一立面,街道铺设石板,排水沟渠隐藏于地下。雨后不再积水成涝,街面整洁有序,市容焕然一新。

杭州则在西湖周边实施了环境整治工程,疏浚湖底淤泥,修缮堤岸,种植花木,使这颗"江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西湖边新建的公共园林向所有市民开放,无论贵贱,都能免费游览赏景,一时成为百姓交口称赞的美谈。

北京城的改造更为全面而深入。为解决水源污染问题,朱雄英亲自督导建设了全新的供水系统,从西山引清泉入城,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各个街区的公共水池,供居民取用。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垃圾收集和处理制度,每日有专人清扫街道,收集垃圾运至城外特定地点填埋或焚烧。

最令百姓感到新奇的是,城内每个主要街区都建立了公共浴室,民众可以付少量钱财入内洗浴。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居民的卫生水平,有效减少了皮肤病和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