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乘坐热气球去三国》最新章节。
袁绍薨逝的消息传至各路诸侯帐中时,并未引发太多意外,反倒如一块悬置许久的石头,终于落地。
自袁谭、袁尚在平原兵戎相见,袁熙在幽州隔岸观火起,天下人便已看透:这位曾坐拥冀、青、幽、并四州的河北霸主,早已失去了对家族与属地的掌控力。
想当年,袁绍以“四世三公”的家世底蕴,聚天下名士,拥数十万大军,官渡之战前,曾是最有希望一统中原的诸侯。
可自官渡兵败后,他锐气渐消,对诸子的权力争斗先是纵容,后是无力干预。
袁谭据青州、袁尚守冀州、袁熙镇幽州,兄弟三人各拥兵马,互不统属,甚至在曹操虎视眈眈之际,仍忙着争夺继承权,上演“束甲相攻”的闹剧。
期间,无数谋士曾劝谏袁绍:“诸子分权,必生祸乱,当早立嗣君,以固根本。”
可袁绍始终在袁谭、袁尚之间摇摆不定。待到袁谭与袁尚彻底反目,在平原展开厮杀,袁绍已卧病在床,别说亲自出面阻止,甚至连一道能约束诸子的诏令都未能发出。
这份“沉默”,早已向天下昭示:袁绍对河北的掌控,已名存实亡。
他的存在,不过是袁氏兄弟暂时未撕破脸的“幌子”。
他的病情,也成了各方势力暗中博弈的筹码。
袁尚借他的名义排除异己,袁熙借他的病重观望时机,曹操更是借着袁氏内斗的空隙,一举吞并了青州。
如今,袁氏内斗终以袁熙诛杀袁尚、独占冀幽二州落幕,袁绍的死讯便紧随而至。
一代霸主,落得如此下场,让各路诸侯不由得心生唏嘘。
许昌相府内,曹操听完袁绍的死讯,放下手中的酒盏,沉默良久。
他与袁绍自幼相识,曾一同讨伐董卓,亦曾在官渡展开生死对决。
此刻想起这位老对手的结局,曹操不禁感慨:“本初一生英雄,却败于家事。若他早定嗣君,诸子同心,河北岂会落到今日这般境地?”
程昱在旁接话:“主公所言极是。袁绍之败,非败于外敌,而败于内耗。他若能约束诸子,凭冀幽青并四州之力,我军未必能轻易拿下青州。”
可惜人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对于自身的缺点总是忽略不见的。
尤其是曹老板这样雄才大略的雄主更是如此。
他在感慨袁家因诸子夺嫡的内斗而没落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也在明争暗斗。
剑门关前的汉军大营中,刘浪与徐庶亦在谈论此事。
徐庶叹息道:“袁绍曾是河北之主,却因溺爱幼子、优柔寡断,最终让袁氏陷入内斗。如今更是被幼子暗害身死,这般结局,真是令人惋惜。”
刘浪望着远方的关隘,缓缓道:“乱世之中,权力传承本就是大事。袁绍未能处理好家事,不仅害了自己,也毁了袁氏百年基业。这对我们而言,亦是警醒。”
并州府衙里,常林对马超道:“袁绍之死,标志着袁氏旧时代的终结。袁熙虽一统冀幽,却难掩袁氏内斗留下的创伤:兵力折损、民心离散、底蕴空虚,再想恢复往日的势力,难矣。
只是袁熙此人隐忍狠厉,若他能整合冀幽之力,或许仍能在河北立足,成为咱们和曹贼的新威胁。”
马超点头:“不管怎样,袁绍一死,河北的格局算是彻底定了。接下来,就看袁熙与曹贼如何较量了。
嗯,前提是他不来找我们的麻烦,否则的话,我不介意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西凉锦马超’。”
常林却悠然的说道:“孟起放心,袁熙不会找我们麻烦的。那曹贼刚刚抢占青州,杀了袁谭,于情于理,袁熙都不会来找我们的麻烦,以我只见,恐怕袁熙会来找我们结盟,共同对抗曹贼。”
“哦?若是如此,我等应该先传书大将军,征询一下意见。”
“理当如此!”
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亦在各自的治所听闻了袁绍的死讯。
刘表感叹:“本初与我同殿为臣,却落得这般下场,可见只有家齐,方能治国平天下。诸子不和,纵有万里江山,亦会分崩离析。”
说完,,谓左右曰:“诸位,我死之后,请一定要立长公子刘琦为荆州牧。”
蔡瑁张允听后,撇撇嘴:“你个老登死了都不安生,还想立长公子刘琦?做梦吧你。”
孙策对周瑜道:“袁绍的教训,当为我等借鉴。江东虽暂安,却也需早定传承,凝聚人心,方能在乱世中立足。”
或许孙策就是吸取了袁家的教训,所以后来才会立自己的弟弟孙权为江东的继任者。
袁绍的葬礼在邺城举行时,天下诸侯虽未亲自前往,却多派使者吊唁。
只是这份“吊唁”,更多是对一位“时代失败者”的象征性告别,而非对袁氏势力的敬畏。
毕竟,这位曾叱咤风云的河北霸主,最终没能在史书上留下力挽狂澜、再造山河的结局。
反倒因诸子内斗,成了乱世中家宅不宁、基业崩塌的反面教材。
暮色中的邺城,袁绍的灵柩在哀哭声中下葬。
这位一代雄主,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