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乘坐热气球去三国》最新章节。
淄水上游的山谷间,尘土飞扬,人声鼎沸。
于禁奉曹操之命,率一万精兵在此昼夜赶工,夯土筑坝。
巨大的木石被推入河道,夯锤起落间,一道横亘两岸的土坝渐成雏形。
三日后,当最后一车黏土夯实坝顶,湍急的淄水被生生截断,下游河道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直至露出大片干涸的河床。
消息传回曹军大营,曹操抚掌大笑:“临淄城依水而建,断其水源,不出旬日,必不攻自破!”
帐下诸将亦纷纷附和,皆以为此计一出,袁谭纵有通天本领,也难挽败局。
自古以来,守城之战,水源乃命脉所系,多少坚城雄关,皆因断水而土崩瓦解。
然临淄城内,当斥候回报淄水断流时,袁谭虽心头一紧,却并未如曹军预想中那般慌乱。
他登上城楼,望着城外日渐干涸的河道,对身旁的郭图道:“哈哈哈……曹贼技穷矣!他以为截断淄水,便可将我等困死,殊不知,可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临淄能为齐国故都数百年,岂会无备?”
郭图也笑着应道:“呵呵……主公所言极是。早在春秋战国之时,齐人便深谙守城之道,深知水源乃城防要害。当年燕军伐齐,乐毅久围临淄,便曾试图断水困城,结果却因城中井渠密布而功败垂成,也只能另想他法。”
此言非虚。
临淄作为战国七雄中齐国的都城,历经数代经营,其城防体系早已将水源安全纳入核心考量。
自姜太公封齐始,历代齐王便下令在城内广掘水井,尤其是在官署、街巷、坊市等人口密集处,更是井渠纵横。
这些水井多为深井,深达数丈,直达地下水源,水质清冽,且彼此间以暗渠相连,形成一套独立于城外河流的供水网络。
至两汉时期,临淄虽不复昔日都城盛景,这套水井体系却被完整保留,历代官府也多有修缮,从未荒废。
此刻,随着淄水断流,袁谭即刻下令启动应急水源方案:命士兵沿街引导百姓,按坊市分组,有序取用井水;同时派出专人巡查各井,修补破损井栏,清理井底淤泥,确保供水通畅。
城内百姓虽初闻断水时略有恐慌,但见士兵有条不紊地组织取水,又见家家户户附近的老井依旧甘泉涌动,心下渐安。
这些遍布全城的水井,数量多达数百口,分布均匀。
若在平日,仅靠井水自然难以满足一城的生活用水——浣洗、灌溉、作坊生产皆需大量水源,仍需依赖淄水。
但在围城之际,需求大幅缩减:城外农田已无暇顾及,作坊多停摆,百姓每日仅需维持饮用,连脸都不用洗。
如此一来,井水虽显紧张,却堪堪能够支撑。
有老丈在井边汲水时,对身边的年轻人笑道:“传闻当年燕军围了半年,也没能渴死咱们临淄人,曹贼这点手段,还差得远呢!”这话传开,城中士气反倒提振不少。
消息传到曹军大营,曹老板听闻临淄城内竟未因断水而生乱,不禁愕然。
荀攸躬身立于帐中,神色间满是愧色,声音带着自责:“主公,断水之计未能奏效,皆因属下失察之过。临淄作为齐国故都,其井渠体系竟能历经数百年风雨而完备如初,实乃属下未曾预料。昔日只知此城依水而建,却忽略了春秋战国时列国相争,临淄早有防断水之备,城中水井密布,暗渠纵横,竟能支撑全城饮用,是属下思虑不周,还请主公降罪。”
曹老板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案上的舆图,闻言缓缓抬手,摆了摆道:“此非公达之过,何罪之有?”
他的声音沉稳,并无半分怒意,“临淄城历经三代经营,自姜太公封齐便立都于此,春秋战国时更是天下名都,燕、晋、楚等国屡有攻伐,断水之策岂会无人用过?其能屹立数百年而不颓,必有独到的守城根基,这井渠体系便是其一。你我身处乱世,行军作战本就需因时因地制宜,纵有疏漏,亦是常事。”
曹老板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外,似在思索更深层的关节:“更何况,袁谭能凭孤城顽抗至今,若连这点后手都没有,反倒不合常理了。公达能想到断水之策,已是洞察守城要害,只是对手根基太深,非人力所能猝然撼动罢了。”
荀攸抬头望向自家老板,见他神色坦然,并无责备之意,心中稍安,却仍难掩愧疚:“主公宽宏,属下感激不尽。只是此计不成,我军又需另寻破敌之法,拖延日久,恐生变数。”
曹老板站起身,走到帐外,望着远处临淄城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沉声道:“无妨。断水不成,便换他法。临淄井渠虽能供饮用,却难济全城之需——百姓洗漱、牲畜饮水、甚至守城所需的灭火用水,必已紧缺。
传令下去,命各营加紧佯攻,重点袭扰城墙各处,不使其有喘息之机。同时让细作在城外散布消息,言明城中水源将尽,动摇其心志。”
他转身看向荀攸,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春秋战国时,临淄能凭井渠拒敌,靠的是举国同心;如今袁谭裹挟百姓守城,人心本就不齐。水井虽在,却经不住日日消耗与人心浮动。只要我军围而不怠,耗其锐气,待城中存粮渐少,水源愈发紧张,百姓必生怨怼,届时便是破城之时。”
荀攸躬身领命:“主公所言极是,属下即刻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