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第177章 乡试前的岁试和科试(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最新章节。

随着新的提督学政巡考的时间定下来,今年岁试的时间定了下来。

县学生员之间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毕竟岁试的考试结果,是关于生员等级,更是关于秀才维持功名的生死关。

对一些想要升等级的生员,无疑是非常好的机会,毕竟三年才一次。

对林向安而言,这场考试是关于廪生的资格,非常重要。

赵泽送来的历年考题,让林向安更好的刷题,遇到不理解的,便主动去请教周教谕或者徐山长。

基本每天把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每日都是学到深夜才睡去。

原本还松弛的段昊初见林向安如此用功学习,也被感染到了,比以前更努力的学习了。

一位提督学政,任期三年,在任期内需要巡回各府、州,主持岁试和科试。

每府设一个主考场,集中考核该府下辖各县的生员。

县内不设考场,主要是提督学政任期有限,无法逐县考核,集中至府州可节省时间。

考场会设置在学宫的明伦堂或者考棚。

岁试是全部生员都需要提前报名,领取考牌参加的。

考试流程和之前差不多,都有严格的搜身防夹带,考生需按号入座,考卷需要填写姓名、籍贯、三代履历。

一天内考完,通常黎明入场,日暮交卷。

是以四书五经为主,兼考策论、试贴诗等。

由学政亲自批阅,按照六等黜陡法评定等级,一等生为廪生,二等附增生,三等为增生,三等以下的秀才有惩罚。

比如:四等会被扑责(打手心、罚跪等),五等会降级,六等会被革去功名。

只有岁考前两等的人,才可以参加科试。

科试资格,除了成绩外,还要廪生作保,将申请提交给教谕,再由提督学政审核岁试成绩及品行后,方可参加。

并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

考试流程和岁考差不多,科试成绩又分四等,只有前两等者可获得乡试资格。

后两等的生员,可参加“录遗”,也就是补考,但名额有限,通过的也可以去参加乡试。

科试的考试内容,要比岁试难度更高,且增加对时务的考查。

湖州府这边的岁试定在四月,在考试前两天,林向安才和同窗前往府城。

考前需要准备:生员证明、廪保结状、考牌。

生员证明,不管是在县学,还是未入读县学的生员,都需要通过县学教谕报备,提交姓名所有生员,即便不在县学就读的,都需要提前向县学教谕报备,提交姓名,籍贯,三代履历等信息,由教谕汇总名单上报学政。

同时需要两名廪生作保,签署结状,证明身份。

而考牌,由县学教谕发放,标明考生姓名、籍贯、座位号,并加盖学政官印。

考试当日需携带考牌,无牌者不得入场。

湖州府管辖的六县一州,登记在册的秀才将近快五百人。

是由县衙派遣差役护送生员赴考。

同时差役会留在府城协助考场治安。

这一次林向安跟着县学同窗一起的,没有带人跟着。

有了之前的经验,岁试考试还算轻车熟路。

比如这次的岁试内容,和县学月考类似,唯一的差别,就是考试需要严格验身,防止作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