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王,辅政王!

第37章 蛊王丹(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老子是王,辅政王!》最新章节。

赵家父子三人刚回到家里坐下,宫里的太监就来宣赵知命觐见。

“赵尹府,劳烦您跟我进宫一趟。”

“陛下有要紧事要交代于你。”

听到太监的话,赵知命看了看赵思农。

“好,我这就立刻进宫。”

……

御书房。

徐温书平日里都待在这里,也很喜欢在这里接见重要的大臣。

赵知命与徐温书行了该有的礼仪后,徐温书让董县搬来了一张大椅。

“来,赵卿请坐。”

赵知命坐下后,董县就到一旁沏茶去了。

徐温书看向赵知命,笑着说道:“之所以朝会之后还把赵卿请来,是因为朕觉得南方的洪灾太过泛滥,百姓流离失所。”

“那些该死的贪官污吏隐瞒了三个月,只怕民间百姓对朝廷已经开始有怨言了。”

“所以朕打算从国库里拿五十万白银赈灾,安抚民心。”

赵知命听了,点头道:“天下能有陛下这等仁君,实乃天下之大幸。”

“只是……国库里还拿的出五十万两白银吗?”

虽然说这些年靖朝表面上看起来很是强盛,国泰民安的。

可实际上靖朝并不富裕。

因为那些财富都被靖朝的世家强族的手中,真正能落在百姓手中的,少之又少。

朝廷之中,无数贪官污吏趴在靖朝这棵参天大树下疯狂的吸收着靖朝的血液。

靖朝的国力更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就比如现在,国库估计连五十万银子都拿不出来!

徐温书开口道:“虽然说拿出五十万后,宫里的日子会紧俏许多,但无论如何这次银子都是要出的。”

否则,朝廷的威严将会渐渐消失在百姓的心中。

赵知命微微一愣。

他没想到小皇帝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们赵家虽然不是什么大富之家,但也愿意为了南方的灾民们尽一尽绵薄之力。”

“我们愿意出十万两白银用于南方赈灾。”

徐温书脸上露出大喜之色:“好!”

“赵卿不愧是皇叔口中的国之柱梁!”

“赈灾之事就交给赵卿来处理了。”

赵知命闻言一愣。

徐策说他是国之栋梁?

徐策会有那么好的心?

他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这两年徐策是怎么打压他们赵家的。要不是他身上真有这东西,说不定连官场都进不了。

赵知命离开皇宫后,立刻就回赵家筹集银两。

而徐温书准备的五十万两也在傍晚的时候送到了赵家。

很快,各方势力就得知了此事。

沈家。

沈建昌听完后,不屑冷笑:“我们这位不安分的小皇帝啊!”

“手里刚有了一点权力,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在百姓面前露脸了。”

黑衣人说道:“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哼!南方都是我们的人,他皇帝的银子根本就落不到那些贱民的手中!”

“正好可以借助此事把赵知命弄下台来。”沈建昌冷哼一声。

“另外,那个叫什么红衣寨的江湖势力。派人去给老夫灭了!”

“居然敢帮那群贱民出头!”

黑衣人眉头略微皱了皱:“大人,我们的人跟红衣寨的人交过手。”

“对方的实力不弱,听说红衣寨的寨主商红衣还是个八品上的高手。”

八品上!

沈建昌眉头一紧。

武道高手的实力很强,尤其是品级高的人更加恐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明末黑太子
明末黑太子
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奸相主政,党争不断,勋贵贪腐,藩王暴敛,国库告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边塞危急,风卷狼烟,强虏铁蹄,频频叩关,朝廷兢惧,社稷将倾,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行将覆灭……
牛笔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