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下葬爹娘,我带重八飞

第74章 朱重八的第一次远行(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开局下葬爹娘,我带重八飞》最新章节。

“不要意气用事,出门在外要低调,对方无理也要让他三分,对方若有礼更要敬他三分。”

“多和那些镖师,小厮们,学学人情世故,要学会吃一堑长一智。”

“………”

朱远像是面对孩子第一次出远门的老妈子一样,苦口婆心地劝告着朱重八该注意什么,又有什么不可以做。

朱重八只是安静听着,不停点头,不知何时,他眼眶微红,呼吸之中夹杂着哽咽的抽吸。

去其他省买粮,没个三五月是回不来的。

他还是第一次和小弟分开这么长的时间。

一开始朱重八没有考虑答应的快,后来想到要远离家乡,与相依为命的小弟分离如此之久,其实他内心也感觉到彷徨无措。

这几天他甚至几次想要开口,承认自己怕了,不想去了,留在小弟身边,安心去学堂,哪怕被打手板也挺好的。

而今听到小弟絮絮叨叨,朱重八突然感觉心中的忧虑和彷徨全部消失了。

小弟如此聪慧,他这个做哥哥的又怎么能给小弟丢脸,扯后腿。

关乎两兄弟生死存亡的大事他没能力去应对,这种重要却又太不需要费心的事,他一定要办得漂漂亮亮的。

免得小弟还要在这种小事上操心劳力。

“重八大哥,万事小心啊!”

“等你回来咱们再一起喝酒。”

“重八大哥你要不把俺也带走算了,以前你在俺还能少挨些手板,现在你走了,俺非叫先生把手打肿不可。”

“………”

朱重八第一次出远门,朱远的班底们自然也跟来送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今见到如此兄弟情深的模样,他们也直感觉眼睛里好像进了沙子,忍不住抹起眼泪,插科打诨调节着气氛。

“咱就是出去买粮而已,又不是干什么大事去,一个个哭成这样,怎么好像给咱送行一样!”

朱重八含着泪,突然有些不敢面对众人。

他以前不过是地里刨食的农民,何时经历过这般感情深刻的场面。

他不敢再多待,生怕自己在小弟面前丢了做哥哥的脸,当即三步并作两步跨上马车,笑道:“不吉利!不吉利!!

哭就显得不吉利哩!”

“咱这就走了,你们该干嘛就干嘛去,就不用送啦!”

说罢,朱重八一抹眼泪,没敢耽搁架起马来就走!

“你给老夫等等!!!”

一道苍老声音从朱府内响起,接着便见老先生从府里冲出来,速度之快令人不敢想象他是位六十老人。

老先生冲到朱重八身边,将手里的两本书用力丢进他的怀中!

“这是老夫用大白话给你抄的圣贤书!

你看不懂咬文嚼字可以,这些再看不懂,以后出去可万不能说是老夫的学生!

老夫丢不起那个人!”

说罢,老先生转身便走。

路过众人面前,他又高喝一声,“还在这里做什么,都给老夫回去接着学!

今日文章再背不过,你们就给老夫抄三遍!”

一群人作鸟兽散,慌慌忙忙冲进府里。

……

不多时,商队出发。

原本要离开的老先生反而站住脚步,苍老的双眼遥望着商队消失在远方。

“伤别离,伤别离。

不知何时能再聚。

再相聚,再相聚。

便胜却人间无数。”

“老夫今年,都六十一岁咯。”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