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第124章 公开羞辱(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最新章节。

“老将军,请息怒啊。”

“胜负乃是战场上常有的事,不能全都怪罪到公瑾头上。”

“那蒋华强诡计多端,即便是张良、韩信再世,恐怕也不是对手,何况是公瑾。”

“再说,叔弼未必真的遇害了,还有待确认。”

鲁肃急忙抱住韩当,苦苦劝说。

此时,孙策在最初的悲痛后,渐渐恢复了一点理智。

“义公老将军,子敬说得对。”

“都是那蒋华强太狡猾,不是公瑾的错。”

“请你不要对公瑾无礼。”

孙策终于开口说话了。

韩当尽管心中愤怒,但也不敢违抗主公孙策的命令,只能怒气冲冲地把剑收回鞘中。

周瑜松了一口气。

看到孙策如此维护自己,而自己却屡战屡败,更加感到羞愧。

“罢了,先扶公瑾回去疗伤,后续再做打算。”

孙策强行稳住情绪,搀扶着周瑜。

正当他们转身准备回营时。

一艘快船从北边驶来,被哨船截住,押送到栈桥上。

几个江东俘虏,连滚带爬地来到孙策面前,手中捧着一只木匣。

“报告主公。”

“这些人在皖县之战中被刘备俘虏。”

“刘备放他们回来,并要通过他们给您送来一件东西。”

部将马忠上前汇报。

刘备?

送东西?

那大耳贼又在搞什么鬼?

孙策心里一震,疑虑的目光落在那些俘虏手中的木匣上。

一种不祥的预感再次袭上心头。

犹豫了一会儿,孙策还是接过木匣,打开查看。

“伯符,不要!”

周瑜似乎猜到了些什么,伸手去拦。

孙策却冷哼一声:“有什么好怕的,我就要看一看大耳贼耍什么花招!”

说完,他一把推开周瑜的手,毫不犹豫地掀开木匣。

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赫然出现在眼前。

周瑜愣住了,整个人定在原地。

孙策则僵在原地,捧着木匣的双手剧烈颤抖。

他的脸开始扭曲。

悲哀、愤怒、仇恨……

各种负面情绪瞬间涌上面庞。

“叔弼——”

孙策突然仰天悲呼,一口鲜血喷出,随即轰然倒地。

“伯符!”

周瑜大惊失色,顾不上自己的伤势,连忙上前将孙策扶起。

韩当则一把推开周瑜,将孙策抱入怀中。

此时孙策因极度愤怒而吐血,眼前一片眩晕,几乎就要昏厥过去。

得知弟弟孙靖被刘备所杀,已经是沉重打击。

现在刘备居然还将孙靖的人头公然送到他的手上!

这分明是在羞辱他。

显然是杀鸡儆猴,震慑江东军心。

即使明知道刘备的意图,孙策依然气得吐血,险些晕倒。

“伯符,这是大耳贼故意要激怒你。”

“千万不要动怒,否则会伤到身体。”

“你还要带领我们,打败刘备和蒋华强,为叔弼报仇雪恨!”

韩当苦苦劝说。

孙策连喘几口气,勉强控制住了怒气,眼前的眩晕慢慢消失。

他从韩当怀里挣脱出来,颤抖的双手将木匣捧起。

“叔弼,你放心吧!”

“为兄在此对天发誓,一定会杀了大耳贼和蒋华强,为你报仇雪恨!”

孙策发誓后,合上了木匣。

看到孙策逐渐冷静下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时。

马忠拿着一封信说道:“主公,刘备还有一封信,托人带回来给您,您要不要看看?”

信?

孙策的目光落在马忠手里的信上,顿时警觉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