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一心求死,医妃抬手一巴掌

第184章 当面对峙(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王爷一心求死,医妃抬手一巴掌》最新章节。

“御王妃不会和御王对着干的,没人能帮我了。”

曹梅娘神情恍惚,绝望如潮水般淹没了她。

于伏威害了三应府那么多百姓,凭什么不受惩罚?

就算拼了她这条命,她不会让御王府和于伏威好过!

见她想冲过去,楚长庚眼疾手快抓住她胳膊。

“梅娘,你别冲动!”

楚盈袖从惊讶中回神,跟着劝道:“王府守卫森严,你不管不顾冲进去,会被当成刺客杀掉的。”

曹梅娘眼睛通红,“决定上京告御状那刻起,我没想活着回去!”

“我知道,于伏威和御王一根手指就能碾死我,可我就是不认命!就算是死,我也要往他们脸上吐口唾沫!”

她话语中的悲伤和绝望和感性的楚家兄妹十分动容。

“铮!”

楚盈袖拔出剑,热血上头,“梅娘,你武功不如我,在外面好好待着。”

“我进去把于伏威抓出来!”

楚长庚正义凛然,“我也去!”

言罢,两人跑了过去。

曹梅娘也非常讲义气,追了过去,“楚大哥,楚姐姐,等等我!”

然后,刚靠近侧门,三人就被侍卫拦了下来。

侍卫一剑将楚盈袖手里剑砍成两截。

楚盈袖表情一僵,“三两银子的剑不太好……”

要换成她从瑶池带出来的双剑,绝不会差成这样,一击即碎。

当然,买剑的钱还是苏隐月给的十两银子。

侍卫挥手,“擅闯王府,抓起来!”

“送入地牢!”

-

芙蓉院。

雨湘来到在伏案疾书的苏隐月面前。

“王妃,三应府知府于伏威于大人求见。”

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苏隐月想起来了,是楚家兄妹说得那个利欲熏心的大贪官。

“谈公事找王爷,我和他不熟,不见。”

“现在他人就在芙蓉院外。”雨湘补充道,“说是得了两件好东西,特意来献给你。”

“他上门不递拜帖吗?”

苏隐月眉头微皱,将写满字的宣纸放在一边,“真没礼貌。”

以为守在芙蓉院面前就会让她迫于礼节相见?

没礼貌的人就要用没礼貌的手段对付。

“让近卫把他赶走,然后把领他进王府的下人带来。”

雨湘为难,“是福伯的干儿子带进来的。”

福伯是太监,江在御还没出宫开府就在伺候他了。

之后跟着他出宫,一直将御王府打理得不错,是他心腹之一。

福伯做事沉稳,帮了她不少。

他的面子,苏隐月还是要给的。

“福伯干儿子叫什么?”

“福全。”

苏隐月把这个名字记下,“把于伏威带进来后,扣下福全,让福伯来领人。”

“是。”

雨湘转身出门。

苏隐月换了个位置,坐在中间正房的王妃宝座上。

茉莉指挥丫鬟搬来一扇螺钿花鸟粉彩屏风,立在房间中央。

进了内室,于伏威带着下人跪在屏风前,“微臣于伏威拜见王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物资系统穿成极品亲闺女
带物资系统穿成极品亲闺女
关于带物资系统穿成极品亲闺女:新书所以评分低!划重点!不是作品本身问题!非大女主爽文,偏日常,不会天天走剧情喊打喊杀,想看大女主爽文绕开!所有设定不会无故出现!发疯文学~女主一家都很“疯,一言不合就干架,骂到别人怀疑人生,打到别人心服口服!女主一家就是极品,走极品的路,让极品无路可走。男主前期稍弱,但不代表男主本身弱,走科举宠妻路线。———云烟穿越了。好在是胎穿,倒也不担心会露馅儿。只是这爹娘名
云云尔尔
重生新婚当天,炮灰知青大杀四方
重生新婚当天,炮灰知青大杀四方
关于重生新婚当天,炮灰知青大杀四方:[年代文+宠汉养崽+重生复仇+家常里短+发家致富]苏提死后才发现自己活在一本女主发家致富的年代文中。可惜她不是书中那个女主,只是个垫脚石炮灰!女主是她的堂妹,得天道独爱,所有和她作对的人都不得好死。她死后,她男人也心存死志,在一次公社指派任务中女主给她男人报了名,最后壮烈牺牲了,独留两个刚满周岁的孩子无人照看。而女主拿着她男人的赔偿金,等到改革开放后办鸭厂,搞
朝阳伴酒
丞相夫人的闲鱼日常
丞相夫人的闲鱼日常
关于丞相夫人的闲鱼日常: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什么新娘?什么相公要死了?都不是问题且看她如何改变必死剧!
喜暖儿
如果风会划伤你
如果风会划伤你
关于如果风会划伤你:得不到和拥有着然后失去了,哪一个会更痛一些呢?如果是18岁之前的琉心,会坚定地选择前者,如果是18岁之后的琉心,可能会犹豫一番,选择后者。而如果你问18岁的琉心这个问题,她会苦涩的反问你:“痛,是什么感觉?琉心便是这样的人。18岁那年,琉心的世界分崩离析,近乎失去了一切。在别人看来,琉心高冷到让人敬而远之。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只是害怕了那种被赠予之后再夺去的感觉。琉心一度认为,
南风染忆
德云同人:跟班小疯子
德云同人:跟班小疯子
关于德云同人:跟班小疯子:在何九华还不叫何九华的时候,邻居家的小妹妹就一直跟着他。那是他从小带着的姑娘呀。叫陶曦曦,不是你这个熙,是更早的那个曦……依旧是走私设,不怎么同人的同人文。
乐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