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琮崛起

第398章 朝局初定(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贾琮崛起》最新章节。

大朝会的余韵如同殿外初晴积雪上掠过的寒风,虽凛冽,却已扫净了前些日子的阴霾血污。

毕自严手持王命旗牌,如同一柄悬于百官头顶的寒刃,犁庭扫穴之势已成。

林如海坐镇户部,梳理钱粮的雷霆手段亦初显成效。

朝堂之上,至少明面上,那些因赵博逆案而起的惊惶、那些因清洗而生的怨怼,都被强行压服下去,只余下一种紧绷的、噤若寒蝉的平静。

暗流或许仍在涌动,但贾琮知道,这短暂的平稳,已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好局面。

厚重的殿门在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外朝的肃杀。

贾琮沿着熟悉的宫道,步履沉稳地走向大明宫深处。

他此来是例行禀报朝务,亦是探望病体缠身的两位至尊。

引路的戴权脚步轻得如同猫行,脸上带着一种劫后余生又夹着新忧的复杂神情。

行至延宁殿后一处更为幽静的暖阁外,戴权停下脚步,侧身低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

“王爷,太上皇和……皇上,正在里面……对弈。”

贾琮脚步微顿,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讶然。

对弈?

在这国丧余哀未散、朝局初定、且两位至尊皆沉疴在身的时刻?

他抬手示意戴权噤声,自己则放轻了脚步,行至那扇虚掩的、糊着高丽纸的隔扇门前。

透过缝隙,暖阁内的景象映入眼帘。

地龙烧得极旺,暖意融融,空气中弥漫着清雅的沉檀香气,与浓重的药味奇异地交织。

临窗的暖榻上,一张紫檀木嵌云石的棋枰置于中央。

太上皇斜倚在一侧的大引枕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明黄锦被,脸色虽依旧透着久病之人的蜡黄。

但眉宇间那股沉沉的暮气与哀恸竟似消散了不少,眼神虽浑浊,却凝聚着一种异样的专注,正凝视着纵横交错的棋盘。

他枯槁的手指间,捻着一枚温润的黑玉棋子,久久未落。

坐在他对面的,赫然是弘元帝。

这景象让贾琮心头微震。

前次在御乾殿密谈时,弘元帝还躺在龙榻上,气息奄奄,病骨支离,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然而此刻,他虽依旧清瘦,面色苍白,却已能端坐于榻上,身披一件玄色暗龙纹的常服,外罩一件薄薄的狐裘坎肩。

他的背脊挺得笔直,不再是那种深陷病榻的无力姿态,眼神虽深陷,却锐利如旧,紧紧盯着棋盘上的局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榻沿。

两人之间的棋局显然已至中盘。

黑白二子纠缠绞杀,黑棋气势磅礴,占据边角要津,隐隐有合围之势。

白棋则看似散落,却在中央腹地埋下数子,如潜龙在渊,透着隐忍与伺机反扑的凌厉。

暖阁内极其安静,只有炭盆中银霜炭偶尔发出的“噼啪”轻响,以及棋子轻轻落在枰上的清脆叩击声。

“父皇这手‘镇神头’,看似封住了白龙出路,却也阻断了自身两子的联络,稍显……刚猛了些。”

弘元帝的声音响起,带着久病初愈的沙哑,却异常清晰沉稳,甚至听不出多少病弱之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关于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陈平本想活的平凡一点,娇妻美妾,醉酒当歌,岂不美哉?奈何总有贼人想害他,为了守住这一切,只能奋起反抗。皇位是我的,几位哥哥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北原蛮子犯边,来了就别回去了。东赵公主是天下第一美人?抢了。
妖医的一刀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