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壤

第614章 心急(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奇壤》最新章节。

第614章 心急

蓝火药。

激发条件:带有武气或灵气的火焰

激发延迟:随密度、集团质量而延长或缩短。在常态密度下,0.7kg左右为最快反应速度,需要大约20s的时间。

实验级别的同等质量下,其留坑深度是黑火药3倍,留坑半径7倍。

大当量受能压影响,递增函数可能会逐渐趋于平缓,但足以在常规范围内,对二集造成极大杀伤,对三集初期造成有效威胁。

唯一的缺点,就是“引爆延迟性”和“质量底线”。

这个延迟性基本没办法克服,只能等它的深层反应彻底完成,才能影响表层的物质剧变。且一旦发生表层剧变,部落目前阶段没有办法遏制、控制、压制。什么惰性物质、阴性物质,都无法对其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它只能作为“定时炸弹”使用,无法做到瞬爆、快爆、可控爆。

且。

它的质量底线要求也比较高。

纯度较低不会炸,密度太低不会炸,质量太低不会炸。

也就是说,根本没办法生产“低当量、小威力”的蓝火药,它最低的引爆质量标准,就注定了,它只能作为高破坏性用品。

子弹底火、炮弹、助燃剂...等等想法是暂时考虑不了了。

但即便如此,它的出现,依旧给部落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力量。

爆破开山,大威力陷阱,甚至是加工高强度材料...而且,只要产量够高,高到能覆盖式打击,未必不能作为武器使用。

当然。

最先受益的就是黎木了。

爆炸陷阱法术,让其多了一种“低消耗,高伤害”的高性价比法术。

续航自然不如箭塔、血池那些,但一次性的威力大,阴人绝对不差。

甚至,可以配合“土树开花”,又或者将陷阱融入别的手段中...让敌人无时无刻不在爆炸的威胁之下。

......

尘季四月下旬。

近期地震不断,住在地下洞穴的族民整日担惊受怕。

好在洞穴强度够高,没有发生大规模塌方。

只是,这么看来,似乎一味地向下发展也不是什么好事,万一下个尘季,或是下下个尘季,来个特大地震...

地下城计划,可能还是得搁置。

然而,频繁小地震这还不是黎木最担心的问题。

最担心的事情,此刻正在头顶发生。

高天之上,无数尘土大陆之间,有一颗浑圆的巨亮的球体正在缓缓成型。

那感觉,就像是无数尘土在供养、孕育一颗黄金太阳一般。

刺眼的金色光芒,平等的照耀着南大区几乎每一处土地,其光芒充满了华贵、神秘。

可却让地面的生物感到巨大的压迫感和痛苦。

因为,那金色的光芒,会让你的骨骼阵阵刺痛,会让土壤、水源中的金属元素升高,会导致金龙、金尸、金蛊复苏,更会让不敬“金黄之日”的人化作黄金...

南大区没有太阳。

可尘季却有独属于它的金黄之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众神瞩目
众神瞩目
关于众神瞩目:身体一寸寸变轻,视线逐渐模糊成离奇的光影,天地间充斥着各种色彩组成的规则不一的条块和线索。许扶摇的身体在空气浮力下慢慢上升,划过光影纠缠越升越高。他的视野明明被各种色彩填满,但却能清晰地感受到身周的状态。他“看到下方病床上的那具躯体色彩变得灰白,似乎不再有多彩的生机和活力。他感到自己此刻的身体仿佛透明,甚至能映照出下方越来越小的房屋,身体一直处于僵直状态渐渐升高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时
飘飘家的小白
想当皇帝的领主
想当皇帝的领主
阿斯兰再次重生了,重生到五十年前被家族赶到边境种地的日子。他曾经在这里崛起,将王国最为贫瘠的梅洛地区发展成为大陆最富有的商业城市。这一世重来,他不想当领主与权臣了,他想要当皇帝。阿斯兰名言。不想当皇帝的领主,就是不是一个好领主。
顾天伦
灭世苍穹之傲天狂尊
灭世苍穹之傲天狂尊
沈傲天最初一心只为天下百姓安生,到最后三大势力之战时,拼尽全力获得胜利,但是却失去了挚爱之人,遂放弃所有,坠入轮回,辗转千世均未寻到所爱之人,万念俱灰之下彻底置身轮回,遗忘今世凡尘……后副盟主因宗门遇到大难,无奈之下穿梭时空,唤醒其前世记忆,并告知宗门大难,其觉醒后,重归宗门,最终成为时空强者。
有幸三生
洪荒:开局忽悠三清反鸿钧
洪荒:开局忽悠三清反鸿钧
关于洪荒:开局忽悠三清反鸿钧:简价:故事特点:慢热穿越洪荒,先以先天苦竹化形,后得青莲造化,法天道,效地道,走人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作超然,不称霸,自强不息,生生不灭。鸿钧:“三清为盘古元神所化,有大气运,大功德,当为吾亲传弟子。三清:……(抢了我们成圣先机,又抢了我们证道之宝,还想再抢我们气运功德?)鸿钧:“女娲,你亦有大气运,以后亦会有大功德,可为我关门弟子。女
紫韵声箫
混沌星蒙之异界入侵
混沌星蒙之异界入侵
修真界和科技缔盟地战争。六十四位洪荒大神,在即将踏破虚空之时,飞来横祸,将上古族人斩杀殆尽,他们放弃破空之礼,化作六十四位面,供后人繁衍生息...不知多少年岁之后,位面之力逐渐消散,多重宇宙演化出缔盟和修真两个时空人物,展开大战...
秋若枫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