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洋铁舰

第103章 拦下英吉利商船(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清末:大洋铁舰》最新章节。

“没有武装舰艇的英吉利商队,完毕。”

...

缓缓航行的英吉利的商队航行在最前面的是一艘满载后三万多吨的巨舰,

船长在水手观察员的提示下看到了天空中的飞机小点。

“海恩戈大副,把炮抬出来!”

船员们纷纷涌向甲板,蓝白色水手服的英国水手推出藏在剑桥突出部下的13磅炮。

随着距离的逐渐拉近,他们终于看清了那个不明飞行物的真面目——一架属于战列舰上的舰载小飞机。

水手紧接着用望远镜看到了远处被巡洋舰和驱逐舰包围下的战列舰船头向着自己船的方向航行,

满脸花白胡须的老船长心中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暗自揣测这支舰队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不敢相信东方国家敢正面和英吉利硬碰硬,商船内其他船只也如出一辙将船上的自卫武器掏出,

并向这只最大的船发来是否开火的无线电信号。

“向最近的的英吉利海军基地和日寇发送求救信号。 ”

船长对船尾舰桥的大副说道。

本以为这几门口径不算大的13磅炮会用在防守海盗上,近炸引信的炮弹被塞进炮闩。

船长手冲着炮位上的水手向下摆动:

“不准开炮,把炮推回去。”

然而,这支舰队并没有给他们太多商议的时间。

何蜀江的舰队迅速逼近,仿佛巨大的阴影般笼罩着商船拆船队。

英吉利船员们紧张地握紧手中的李恩菲尔德,却又不知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庞然大物。

舰队越来越近,一艘驱逐舰开到商船边巨大的电磁喇叭的声音传来:

“Attention!this is chinese Navy, you're about to enter chinese waters, plz...”

这套说辞是仲权亲自编辑,一艘艘鱼雷艇如离弦之箭冲向商船。

并没有战列舰撞击商船的情况发生,本以为何蜀江还想上演中世纪风帆战舰的刀剑相向。

英吉利老船长认为反抗毫无意义,只能选择愤怒又无奈地停船投降,

海面上的浪花拍打着这艘大商船的船体,但大船却平稳地停在海面上,

上船的海军部少尉稳稳踩在平稳的甲板上。

各商船船长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船被掌控,随后商船在营津渡舰队的押送下缓缓驶向甬州港。

仲权收到何蜀江的战果后飞向甬州军港,英吉利于日寇前往欧洲的航线离塘州不远,

仲权等到夕阳快要落下时,看到了远处庞大的舰队押送着商船向着甬州港驶来。

沿途不少商人看到这一幕也为之震惊,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国内外传开。

一场新的地缘政治博弈也悄然拉开序幕。

仲权向着英吉利几位船长故意行普鲁士军礼,身后的德意志克虏伯和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戏谑地看着几位船长。

“辛苦各位绅士在种花家港口休息一段时间,我们会为你们提供优渥的待遇。”

仲权虽然与德意志合作,但对于这些素未相识辛苦工作的英吉利水手来说,

仲权还是对他们入乡随俗,讲究起了骑士精神。

普鲁士军礼很讽刺地击中英国人的自尊心,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眼神中却透露着对种花家人的不屑。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