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80后的回忆录》最新章节。
今年已经参与了生日社会活动的几个饭局了,开年已经吃了好几个饭局了,有的和春节走亲戚活动一起过,米云其实不怎么过生日饭局,但大学里面确实过了几个生日宴席,请同学们搓一顿,那时候比较简单,不会嫌弃餐馆卫生和生活质量,单纯的同学友谊,不带任何利益的饭局。毕业后除了同事同学聚餐,米云基本上不参与外面的饭局,都是老实在家做饭吃。
饭局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到现在依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饭局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一场资源的置换、智慧的交锋和能力的较量?。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官场、职场、情场等场合都少不了饭局。饭局通过吃饭喝酒来达到社交、政治、生意等方面的目的,成为每个人少不了的社交活动。在现代社会,饭局依然具有重要的社交和文化意义。?无论是商务洽谈、朋友聚会还是家庭聚餐?,饭局都是人们交流感情、建立关系的重要场所。
饭局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种形式。?先秦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采用分餐制?。这种分餐制在中国至少存在了三千多年,西方国家大部分还是用的分餐制,避免疾病传播,我国直到高桌大椅等新家具出现后,唐代才发展出合餐制,并在北宋时期正式取代分餐制?。?唐代之前,宴会主要是王公贵族的专属活动?,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宴会文化开始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
?宋代是饭局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1151年,宋高宗赵构与秦桧等人前往大臣张俊家中赴宴,这场宴会不仅规模宏大,菜品丰富,还涉及大量的礼物交换?。这种宫廷御宴不仅展示了宋代权贵的奢华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礼仪和等级制度。
?明清时期,宴会文化进一步发展?,皇家和民间都有各种类型的宴会,如定鼎宴、祭祀宴、百官宴、婚宴、寿宴等?。这些宴会不仅是一种社交活动,还常常伴随着音乐、表演等助兴节目,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现在的红白喜事宴席就是一代代的传下来的文化。米云在农村参与了不少,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红事喜宴居多,白事宴席少了很多,农村还是比较普遍的,米云去年还代父母去参与了一场白事宴席,农村的大锅柴火饭真的好吃,以前不怎么吃饭的几个姨姨都吃了几碗饭。
过去的生日怎么过,米云的生日基本上都在学校和工作中度过,就是父母都很少有机会庆生,一个电话问候即可,父母亲他们老了,一般也只会参与红白喜事宴席和亲人聚餐活动,基本上没其它饭局,同学聚会就更少了,米云的同学聚餐聚会也不过三次,父亲他们最近才加上同学群,高中毕业后就回乡在村里教初中,民办老师,那个年代没有大学学历,高中毕业只能上山下乡,父亲当时还是村里的第一个高中生,父亲的原话,米云当时也是同辈的第一个大学生,父母双方这边亲戚口中的第一人,米云每次也就听听就好,默不作声的干饭。
80后这一代的学业太难了,基本上算是玩到初中,学习基础太差,农村学子考上大学的太少,也无钱复读,那个年代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不一定能顺利念完初中,米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这就是偏远农村的局限性,老师们忙着农活和学习,边教书,边学习,还要农作,无心教学,米云念十年书的时候,母亲也同一时间念了十年书,带薪读书,米云母亲十六岁教书,工作十几年后,又在职读了十年书,一直读到米云帮忙写作业写报告的时间段,湖南这边的老师统一民办转公办老师,湖北那边听说30年教龄才有机会转公办老师,两地政策不同,米云父母说了很多他们的读书和教书故事给米云,米云一直想记下来,又苦于无时间,不想下笔。
父母读书的时候都比较苦,生活苦,全家人也就二两油一天,一家十个人以上吃饭,只能开锅意思一下,什么都是定量,所有人一视同仁,哪怕村支书家庭,也是这个标准,没有特殊,什么都要凭票领取,父亲出来工作的时候都还是用票,各种粮票油票,母亲家庭还是好点,虽然一家十几口人吃饭,外公当了几十年的村支书,偶尔也会有人送一车鱼上门吃,只能说偶尔,没收地主的银子金边首饰外婆收了几十枚,母亲一直想要一块去打首饰,外婆没有答应,每次洪水过来,外婆都会去抢宝贝,母亲和外婆知道,大姨二姨四姨已出嫁,小姨在读书,后来还是被骗子用假的金边把真的换走了,母亲和外婆都比较遗憾和懊恼。都说外公一家清廉,几十年的支书都没留下污点,风评很好,没收地主的金边首饰算唯一的污点吧,其它话母亲也没有多说给米云听。
父母求学的时候基本上靠两条腿走路,村里念完小学,就要过河去外村读书,所以乡里几个村子的同学都基本上会认识,那个年代动不动就开万人大会,几个村子的人开大会,外公在那个年代没有整人,还保护亲人,所以后来也没有结仇,母亲的原话,乡里各小学中学的同学基本上都认识,乡里十几所学校的校长母亲都认识,还是同学,他们从学生年代就认识,然后又工作了几十年,超过半个世纪的友谊。后来当校长的同学基本上在学生年代就会被重点培养,至少是班长,要么聪明好学,要么能力出众,父亲那边不清楚,父亲只说他的同学大部分也是老师和官员,有不少官员还因贪污被吓死,半个世纪的同学群在组织聚会,父亲可能会参加一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父母他们那一辈读书也不行,没正经上几节课,天天运动,红袖章,还要考试和推荐上学,初中毕业出来就教初中和小学,高中毕业出来就直接教高中、初中和小学。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太多的故事,讲不完的故事,米云不会主动去问,父母无意中说出来的时候,米云会记住,过目不忘和过耳不忘的记忆还是能保留十几天的,十几天后就很难说了,吃的喝的物质太少,米云父母的描述八十年代末物质才丰富起来,米云在九十年代都没有感受到物质的丰富,由此可见六七十年代的物质会更匮乏,要喝母乳,母亲就得喝红糖水,没有红糖水喝,就没有奶水。米云喝奶的时候还喝过其他同学妈妈的奶水,这就是八十年代的故事。
在中国的餐饮文化中,饭局不仅仅是一顿简单的餐饮聚会,更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与丰富故事的社会活动。
中国饮食之道蕴含深厚文化,饭局不仅是餐饮活动,更是人情世故的体现,通过座位安排、敬酒礼仪展现出复杂的社交规则。一场饭局,从坐席的精心安排到敬酒的先后顺序,再到祝酒时的辞藻修饰,无不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社交内涵。透过这些饭局,我们能够洞察到政治利益的博弈、社会关系的纽带以及人际规则的微妙。年轻人可能不懂,年长的都多少知道一点,年少轻狂无知也不是大错,可以学习,米云以前就什么都不懂,滴酒不沾,除了大学阶段会偶尔喝酒几次,敬酒的时候比长辈举的还高,幸亏长辈们能理解米云年少的无知。看几个有名的饭局故事。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饭局故事要首推鸿门宴,鸿门宴上,美酒佳肴虽丰盛,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范增屡次向项羽示意杀掉刘邦,但项羽始终犹豫不决,最终在与项羽的对抗中取得胜利。
项庄挥舞宝剑,目标正是沛公!
项伯为了守护刘邦,也在宴会上挥剑,与侄子项庄对峙,利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刘邦,阻止了项庄对刘邦的刺杀。
此时鸿门宴的气氛极为紧张,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杀气,实际上刘邦等人的生死就在项羽思想改变的那一刻决定!
在关键时刻,张良指使樊哙闯入鸿门宴,成功打破了宴会的紧张局面。
最终,刘邦意识到局势对自己不利,借口上厕所秘密逃离了鸿门宴。同时,项羽没有采纳范增的建议去追击刘邦,鸿门宴至此结束!
实际上,项羽在鸿门宴期间曾多次有机会改变历史的走向。如果他能够在宴会上杀掉刘邦,那么后来的西汉和东汉将不会出现。
至于项羽若杀掉刘邦后,是否真的能实现天下统一,这个仍然难以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历史的进程和走向将会被项羽彻底改写。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米云偏爱历史,熟读中国历史,对历史故事有着天然浓烈的兴趣和感叹。
杜康酒的饭局故事也是流传千年。
传说中,晋代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以其惊人的酒量闻名于世。他常常外出游历,以酒为伴,对政治的不满情绪在酒中得到了宣泄。刘伶自恃酒量过人,挑战杜康所制的美酒,结果喝到大醉而亡,被传说中的美酒故事流传千古。
他将妻子叫到床前,叮嘱道:“我恐怕是快不行了,将我葬在酒池内,上面覆盖酒糟,再放上一壶美酒在我身边。”说完,他便离世了。三年后,杜康前来探访刘伶。刘伶的妻子疑惑地询问他来意,杜康坦言:“刘伶三年前曾在我家饮酒,却未曾付钱。”刘妻闻言大怒:“刘伶三年前曾醉酒而亡,原来他是喝了你家的酒!你若要酒钱,我便要你找人!”
还有三国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饭局也是比较知名的典故。
在东汉末年的纷争中,曹操凭借其强大的势力,挟持了汉献帝,以号令天下。而刘备,尽管身为皇室宗亲,却因势单力薄,不得不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为防备曹操的加害,他在府中后园种菜,亲自浇水,以此掩饰自己的野心。刘备通过智慧与曹操周旋,巧妙应对其质疑,值得称道。
一日,刘备正在辛勤浇灌菜园,曹操突然派人唤他入府,以青梅煮酒,相对而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曹操提及龙的品性,问:“当今时代,能够称得上英雄的,唯有我和你两人。”
曹操带着笑容,指着刘备说:“如今的英雄,唯有你和我呀!”
听到这句话,刘备更加震惊,手中的筷子也随之掉落!
刘备明白曹操一定会对此产生怀疑,这时正巧天上雷声轰鸣,刘备灵机一动,平静地低头拾起筷子,对曹操说:“雷声如此隆隆,以至于我手中的筷子都掉了!”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壮汉怎么会怕雷声呢?”
刘备回应:“贤人听到雷电交加时定会有所警惕,怎么会不感到恐惧呢?”
刘备借助打雷的恐吓,将自己掉筷子的事情掩盖了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刘备此时已心如焚柱,完全没有心情与曹操对酒论英雄。恰巧关羽和张飞前来寻他,刘备便趁机告辞,离开了丞相府。
这次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展现出强大的气势,将天下英雄视作微不足道,充分表明了他统一天下的巨大政治雄心。同时,他也趁机试探了刘备,以了解刘备是否具有争霸天下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