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长乐安歌》最新章节。
三载光阴流转,大骊的疆土上悄然绽放出无数女子学堂的星火。
从烟雨朦胧的秀丽水乡到朔风凛冽的苍茫北地,一座座青砖黛瓦的女子学堂拔地而起,在晨光中勾勒出崭新的剪影。
在晨雾未散的女学绣坊里,身着淡绿学服的少女们端坐在绣架前,在技艺精湛的绣娘们的指点下,手中的银针在绢布间穿梭,正面渐渐浮现出荷花图案,反面却神奇地显出墨竹纹样。
临水回廊中,女童们捧着《千字文》轻声诵读,用吴侬软语吟诵“天地玄黄”的稚嫩声线,与檐角风铃、潺潺溪水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在漫天黄沙的校场上,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们身着胡服跨骏马,手持角弓。在骑射教习的令旗挥下,一支支羽箭接连破空而出,竟有半数以上正中百步外的草靶红心。
石砌学堂内,学生们用炭笔在桦树皮上演算粮价,窗外呼啸的风沙拍打着糊了油纸的窗户,室内却只听见笔尖与树皮摩擦的沙沙声。
这些散落在大骊疆域的女学,就像暗夜中倔强燃烧的火把,虽然火光微弱,却坚定地照亮了前路。
所有见证者都坚信,时间会改变一切。
这一日,帝都城外的官道上,一辆沾满尘土的马车正缓缓驶过。
“郎君,前面就是宫门口了。”车夫恭敬地说道。
车帘被修长的手指掀起一角,露出一张稚气未褪的少年脸庞——正是李开景,韶昱的伴读。
李开景在路上花了三个月,紧赶慢赶,终于赶在韶昱六岁生辰前回到了帝都。
他的手指又下意识地摩挲着行囊中那卷厚厚的《女学纪要》,里面记载着大骊百家女学于三年内的发展变迁,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详细记录了各女学的兴衰荣辱、师资状况、教学成果等。
对于一个对女学深感兴趣之人,此书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李开景的目光越过熙攘的人群,落在远处巍峨的宫墙上。
忽然,一抹熟悉的碧色闯入视线——韶昱竟亲自乘着鎏金车驾来迎他。
小公主半个身子探出车窗,向李开景用力的挥手。
“李开景!”
李开景听到一阵清脆的笑声,那笑声如银铃般悦耳,带着孩童特有的纯真与活力。
李开景不由得露出微笑。
他离京时,韶昱还是个病弱的三岁孩童,如今听这声音,想必已大不相同了。
这三年来,韶昱的变化确实惊人。
她的个子比寻常女孩高许多,皮肤白皙细腻,在阳光下几乎透明。水汪汪的一双桃花眼里,闪烁着超出年龄的智慧和活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般散发着光芒。她的眉如远山含黛,眉心一点朱砂花钿衬得肌肤胜雪。
而相比阿兄韶汝霖的一双杏仁眼,她的眉眼更加酷似父亲韶怀若。
太医署的人也终于宣布,韶昱的身体已无大碍,日后只需继续精心照料,便没有性命之忧。
“臣李皓,参见公主殿下。“李开景站在韶昱的车架旁边,恭敬行礼。
“免礼免礼!你可算回来了!”韶昱提起裙摆走下车,亲自扶起他,“三年未见,你瘦了,但还是很漂亮。”
韶昱上下打量着李开景,发现他比离宫时高了许多,肩膀也宽了,但那双眼睛依然如三年前般清澈温和。
李开景闻言只垂眸浅笑,那笑意如春水破冰,浅浅漾开便又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