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第221章 江东又有伯符生(1/1)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汉祚高门》最新章节。

天色将晚,一行人上了竹排返回庄园。

沈宏在沈哲子面前自是一副严厉长辈做派,可是在外人面前却不吝对这侄子的夸奖。崔珲对沈哲子评价也很高,难免又言多谢搭救之恩,一时间倒让沈哲子老脸一红。

沈哲子并不迷信于时下高门子弟便高人一等的流俗,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崔珲确是一个难得人才。像裴秀制图六体这样的专业技术,并不是时下寒门子弟能够掌握的,崔珲却应用得很是纯熟。不独如此,对于沈哲子的民社制度,崔珲也提出许多有见地的意见,大多结合时下北地坞堡主御众方略,加以补充,更加切合实际。

通过谈论,沈哲子才知崔珲原本在并州刺史刘琨麾下也非闲职,统领一部屯卫,在幽、并之间修筑坞堡,以抵抗匈奴,军事民事一体担当。后来石勒攻陷并州,刘琨投靠东部鲜卑段匹。崔珲率领并州残部去寻找刘琨时,却闻段氏内斗,刘琨已被段匹杀害。

其时朝廷对于北地已经完全没有了节制之力,刘琨一死,其余人再无节制并州残部的威信,或是南下中原四散奔逃,或是被鲜卑与羯胡瓜分。

其时石勒已于中原势大难制,南逃无路,准备与家人往辽西去投靠段匹的对手段末波。

然此时辽地已经大乱,段氏鲜卑互相攻伐,辽东又有宇文、慕容窥探。崔珲一家多遭鲜卑扣留关押,最终决意跨海往青州去。然而刚刚抵达青州,便又被乞活军败部裹挟难逃,最终在南逃到江南时落于乌程严氏之手。

听到崔珲自述其坎坷经历,沈哲子简直不能想象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他家到底承受多少苦难。原本一家人在这辗转逃亡的过程中,只剩下父女两个残废之躯苟活下来。

由崔珲这亲历者讲述,沈哲子才得到关于北地的第一手资料。此时的北地,匈奴刘渊死后,子弟互相攻伐厮杀,刘曜于关中称帝,羯胡石勒渐渐做大,派石虎攻占了辽西之地。两赵交战,羯胡后赵已经渐渐占据上风,前赵刘曜守于关中。段氏鲜卑内斗损耗元气,宇文部渐渐喑声,慕容则已经崛起辽东。

而随着刘琨死去,河北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晋军,只有一些据地而守的坞堡主尚在苦苦维持挣扎。还有就是流窜各地的乞活军,辗转在各方之间,被人利用却又不容于各方。

听到这些番邦外族在汉家沃土肆虐践踏,沈哲子心内百感交集,沉默不语,指节已经隐有发白。

“若刘司空不死,北地局势应不至于混乱至斯!”崔珲扶膝长叹道,他所知也是数年前的旧事,如今北地只怕已经更为混乱。

沈哲子听到崔珲这么说,心内却并不怎么认同。他并不是小觑刘琨,相反的对于这位苦守并州近十年之久的孤臣,他心内充满敬意。

刘琨上任伊始的并州,并非一片乐土,外有匈奴强敌,内有宗王乱政。他的前任司马腾居官而不善任,临逃走之前裹挟民众组织成乞活军,几乎将并州丁口搜刮一空。不独如此,司马腾临走前顺便做了一次人口贩子,搜捕胡人充作奴隶。而如今占据整个中原的后赵石勒,便在这一批奴隶当中。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刘琨上任并州,在一片废墟白地当中收拾局面,招抚难民,抵抗外族。前途几乎无光,注定了离深渊越来越近,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了下来,最终死国。

但就算刘琨活下来,北地局势未必会有好转,不独因为能力,更因为其本身所具的格局,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

言及刘琨,不得不提祖逖,不只是因为这二人同处一时代,有相近的履历,更因为彼此之间截然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刘琨年幼即享大名,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本身便为时之名士。然而祖逖一直在北伐之前都几近默默无闻,除了北地旧姓这一身份之外,并不受人看重。

刘琨身处乱世,却仍满怀清趣,乃是名士将军。相较而言,祖逖则要逊色得多,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时人称道的事迹流传,就连北伐的第一桶金,都是抢劫得来。

大名之下,北地众多军队人口投靠刘琨,可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然而刘琨善远抚不善御治,每天有大量的人来投靠他,每天又差不多有相等的人离开他。

祖逖北伐初期可谓艰辛,许多当地坞堡主不只不听其号令,甚至还隐有戒备疏离。但就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

祖逖逐步扭转战局,在羯胡、匈奴眼皮底下收复大片河南之土。

虽然两人最终都是失败,原因却是各不相同。

刘琨可谓名士的绝响,后世那些名士或能在军功上有所建树,但并不能脱离刘琨的窠臼。哪怕主持淝水大战而胜的谢安,底色仍与刘琨无有差别。而祖逖则可谓新势力的萌发,代表着更切合这个时代的一条道路,其半道而猝,但却会有后来者沿着这条道路步向更恢弘的成功!

回到庄园后,天色已经彻底黑下来。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对北地局势了如指掌的人,沈哲子实在按捺不住,晚间进餐的时候,仍在询问关于北地的细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也知北方如今混乱不堪,局势瞬息万变,由崔珲口中得知的情报早已过时。而且,这些情况大多都不能令人开怀,但沈哲子就是有一种自虐的心理,迫切想要知道更多,以敦促自己时不我待,勿忘初心!

崔珲对沈哲子态度和蔼,有问必答,甚至沈哲子问的许多细节,就连他自己都不曾意识到,要仔细回忆思忖良久,才能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沈宏却有些诧异沈哲子为何对北地的局势那么上心,在他看来,他家世居江东,北方再乱,羯胡也无南下的实力,都不会波及到江东之地。打听这些情况,实在没有什么必要。

因而他便有些不满道:“哲子,崔先生今日已经在外奔波一天,正该安心进餐,你别再用这些无谓问题打扰先生了。”

“不妨不妨,郎君欲广见闻,这是少年人该有的秉性。只是我离乡日久,所记难免偏颇。若是郎君有耐心,我便趁清闲时详录北地风情物貌,以供郎君参详。”

崔珲笑着说道。

沈哲子听到这话,眉梢不禁一扬,继而略有歉然道:“我总是有太多好奇心,一时忘形竟烦扰得先生食不知味。若能拜读先生文章高论,于我实在一桩幸事。只是如此会否让先生过于劳损?”

“本就半生寻常所见,我亦无左太冲才情妙辞。郎君若不嫌弃,稍后我便动笔整理。庄中衣食皆足,出入都有役使,我实在也没有别的事情可操劳。”

“这孩儿自负才智,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意趣,反而懒于义理进学,实在让崔先生见笑了。”沈宏歉然一笑。

崔珲则摆手道:“郎君有异于常人之才情,更不能以常人而目之教之。异日建业,也定能异于我等庸碌之辈。”

听到崔珲这赞赏,沈哲子都难得有些赧颜,果然要有文化的人夸起人来才让人倍感受用。又过片刻,他心中一动,开口问道:“先生本家亦是北地望宗,或也有宗人渡江而来。我于都中也有一些往来亲旧,请先生告知一二姓名,或能寻访得到。”

崔珲听到这话,神态倒是一愣,沉吟良久,才抚着残废双腿叹息道:“休矣,如此劫余之身,只能予人拖累,自立尚且不能,更是羞见亲故。若主家不弃,请乞一席于此待死。”

“先生何必言此!你乃大才之人,我只恐于此乡野埋没先生,岂敢言弃!”

沈宏已是崔珲的崇拜者,听沈哲子提起要为其寻访族人,还担心崔珲将要弃他而去,待听到对方表态,心中已是大安,不过也对沈哲子说道:“哲子既然提起此事,也确是应当。若真能寻访到崔先生宗人,一定要速速通报家里!我家也是礼贤之门,若崔先生宗人于江东有何不适意,当助其立家江东!”

沈哲子笑着应允下来,他在建康如今确有不小的人脉,若崔家真有族人渡江来,应是不难寻访。但他对此却不抱什么希望,只是随口闲话,毕竟南来各家多为越府故旧,而崔家于北地自有盟交,跟越府各家并不怎么亲近,如崔珲这样流落来此只是极小概率的意外。

一餐饭食毕,沈哲子又与叔父一同将崔珲送回居所,然后才离开。

少女崔翎服侍着父亲上榻,在床前坐了半晌,才开口道:“阿爷,那位哲子郎君真有你所言那么出色?我却只见这郎君和蔼,却也没有太多异于旁人之处。”

崔珲听到这话后,便笑一笑,靠在床榻上叹息道:“这位哲子郎君善经营,有远志,难得是能和光同尘,确实不愧年幼即享大名。若司空见此少年俊彦,定要欣然礼待。”

讲到这里,他便又想起沈哲子详问北地种种,心念便是一动,用很微弱的语调叹息道:“江东又有伯符生,怕是也要避一席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归晋
归晋
关于归晋:五胡乱华,神州天倾,大厦已崩!一朝枭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然而,即将拔剑而起的人物还有太多,汉家劫难几时休?战鼓声声,铁马破关门。无人愿为汉人出头?他说:既然我来了!便让这神州之地,汪洋东海,万里西域,汉道再昌!凡,日月所照,江海所至,皆为汉之臣妾!
慕容绍宗
全职训练家
全职训练家
在一众神奇宝贝文里面如何才能脱颖而出?靠美貌?靠人设?靠麦麸?还是靠作者撒娇卖萌打滚三连?当然是靠女猪脚的人格魅力!鲁美伊:不,你不想。全新推出一款可全方面一齐发展的六边形战士幼年体!神奇宝贝训练家,神奇宝贝研究员,神奇宝贝协调家,又或者是神奇宝贝表演家,当然是统统拿下!我们从来不怕撞人设,因为我们全能型技能点拉满!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神奇宝贝与训练家的互坑互爱故事,还可以看见中二无良少女没营养的日
热血咸鱼王
赘婿:开局王府当驸马
赘婿:开局王府当驸马
谢玄带着搜索扫描系统穿越到古代富商之家。曾因七考不中得了失心疯,沦为家族弃子。被迫进入王府成为驸马爷,给王府冲喜。为换取自由身,改变命运,谢玄与王府郡主立下约定。王府杀机,险象环生。江湖远阔,恩仇快意。朝野动荡,孤身入局。步步为营,所向披靡。谁说赘婿永无出头日!谢玄誓要成为这天下第一神婿!
不谢
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
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
一名边军侦查夜不收传奇的一生。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挺身而出,一场场阴谋,一场场争斗,一次次的情报。这里有大漠孤烟的豪情,塞外江湖的云烟。夜不收,游走在塞外的孤魂亦是这万里长城的守望者。黄沙漫漫,千里大漠,落日塞外,一人一马、一雁翎。世间孤寞,夜不收齐风只能紧握雁翎刀,看向那遥不可及的庙台。
写作需坚持
纵马西域总关情
纵马西域总关情
关于纵马西域总关情:刘解忧主动请命,和亲乌孙。冯嫽贴身陪同。从此,西域诸国得知大汉来了姐妹双姝。她们团结乌孙上层,体恤乌孙百姓。远交近攻,征伐匈奴。为大汉一统西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冯嫽也因此成长为大汉民族的第一代女外交家!
渔岸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