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抄家王

第347章 沈战赴西安考察(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抄家王》最新章节。

我就不信他能拼得过五千大军!”

“那肯定拼不过,堆也堆死了!”刘文炳和巩永固齐齐摇头。

刘文耀的计划不复杂,但胜在实用。

沈战真要是被堵在雁门关这么个狭窄的地方。

他还真有可能被刘文耀的大军给堆死。

“就这么定了,行动细节由文耀自行把握!”崇祯的态度很是坚决。

沈战动了他的蛋糕,他每天想的都是怎么弄死沈战。

现在有一个在京师以外做掉沈战的机会。

这对崇祯来说简直再美妙不过了。

就此,一个针对沈战的新阴谋诞生了。

沈战能提前察觉到危险吗?

屁,这就是他故意放出去的诱饵。

以自身为饵。

沈战需要一个崇祯派人杀自己的既定事实。

有了这个事实他才能顺利实施后续的计划。

十二月十六。

沈战抵达西安。

陕西总兵张士仪和军师李岩率众将出迎。

“末将拜见大都督!”张士仪站在迎接队伍的最前方。

“末将拜见大都督!”陕西的高级将领们一同拜道。

“众将免礼!”沈战虚抬手臂。

晚上,张士仪为沈战安排了盛大的接风宴会。

宴会上陕西的高级将领们排着队来给沈战敬酒。

凡千总级别以上的将领全都服用了【忠诚药剂】。

沈战控制的地区那就是真的实控,不存在任何武将变节的可能。

次日,沈战召集李岩和张士仪密议。

密议的内容是关于龙腾军在西域地区取得的进展。

率先开口的是张士仪。

“末将按照大都督的吩咐故意制造了跟叶儿羌汗国的摩擦!”

“说说细节!”沈战感兴趣地说道。

张士仪:“末将派人以商队的名义进入叶尔羌汗国。

商队携带了三十万两白银。

名义是去西域腹地采购棉花。”

“叶尔羌人打算生抢是吗?”沈战笑着说道。

“是!”张士仪也笑了,“游牧民族基本都是一个德性。

凡是能通过抢劫得到的东西他们百分百会动手抢!”

“对方来了多少人,带兵的是谁?”沈战问道。

张士仪:“来了三千骑兵。

带兵的是苏里唐。

此人是吐鲁番阿奇木(总督)。

同时也是叶尔羌大汗阿不杜拉的亲弟弟!”

“具体战斗过程呢,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沈战问得很细。

张士仪:“商队中有三百护卫。

这些护卫都是龙腾军士兵假扮的。

商队早就选好了据守的丘陵。

苏里唐带人围了丘陵却一时无法拿下。

之后末将亲率三千骑兵前往救援!”

“你跟苏里唐开战了?”沈战问道。

“是!”张士仪答道。

“结果呢?”沈战好奇地问道。

张士仪有点小骄傲地说道:

“结果是末将的三千兵马利用燧发枪和佛朗机炮打得对方满地找牙。

苏里唐丢下四百多具尸体后仓皇逃窜。

这还是末将故意放水的结果。

否则杀他一千人也正常!”

“呵呵!”沈战和李岩皆轻笑。

同等数量下使用冷兵器的蒙古骑兵对上龙腾军步骑混合兵种。

这分明就是来找虐的。

张士仪故意只带三千骑兵出战是李岩的主意。

只有在双方兵力相等的情况下击溃对方。

才会让对方发自内心地服气。

沈战:“再之后呢?”

“再之后就轮到属下出场了!”李岩笑着说道。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