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综影视妖精穿越从富察贵人开始》最新章节。
经过淑和等人的努力,纺织厂终于顺利开工了。
厂房里,织机声嗡嗡作响,女工们熟练地操作着织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温宜也带着公主们紧锣密鼓地筹备《大清百姓报》,
她们乔装打扮深入民间,收集素材,采访百姓,忙得不亦乐乎。
而各地官府也在积极响应朝廷的禁令,
张贴《禁亲联姻条例》,宣传近亲联姻的危害。
钦差大臣们奔赴各地,监督禁令的执行情况,专门机构也开始处理相关纠纷。
一天京城里突然有拿着报纸四处叫卖的小童
小童囗中喊着“《大清百姓报》!新鲜出炉的《大清百姓报》!
皇上亲自下令创办,专为百姓发声!
一文钱一份,只要一文钱一份”
京城的大街小巷瞬间热闹起来,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
好奇问这报纸是什么?
小童简单的向人介绍了一下这报纸上的内容
大家都听得很是稀奇,却没人掏铜板出来买
因为他们并不识字
小童见状,连忙说道:
“各位大爷大娘,这《大清百姓报》是皇上专门为我们百姓办的,
上面写了很多对我们有好处的事情。
虽然字可能有些难认,但您可以买回去让识字的人念给您听呀!
而且,这报纸只要一文钱,比买个馒头还划算呢!”
人群中,一位老者皱着眉头说道:
“一文钱也不便宜呀,我们这些穷苦人家,哪里有闲钱买报纸。
再说,就算买了,我们也看不懂,这不是浪费钱吗?”
小童急得满头大汗,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年轻的秀才。
他走上前,接过小童手中的报纸,
坐在茶摊上,向卖茶的老板要了一壶茶后
开始读起了那份报纸
秀才的声音清朗而洪亮,他一边读着报纸,一边不时解释其中的内容。
周围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
“各位乡亲,这《大清百姓报》上说,朝廷现在禁止近亲联姻了。
这可是为了咱们的子孙后代好啊!
近亲结婚生出来的孩子,容易有病,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秀才指着报纸上的内容,继续说道,
“报纸上还说,朝廷会查那些过去因为近亲联姻而受苦的女子,
给她们讨回公道。这可是大好事!”
百姓们一听这亲上加亲竟然生不了健康的娃
这可让大家炸开了锅
有大娘的女儿就是嫁给娘家的侄儿,想着这样女儿的日子会好过一点
没想到会害了女儿,大娘只感觉眼前一黑
差一点载倒在一地,还是旁边的大娘眼急手快的扶住了她
那大娘是她家邻居,对她家的情况很了解
“李娘子,你先别急,问清楚再说啊。”
李娘子听了那大娘的话,勉强稳住了心神
快步挤到了秀才跟前
“秀才小哥有礼,小哥我女儿就是嫁给她表哥
这……”
秀才对那李娘子一拱手,然后问
“大娘有礼,你家女儿成婚多久,有无儿女?”
李大娘忙回道“小哥,我家女儿嫁过去一年多,
还未生下一儿半女。”
秀才道“没有生下孩子,这还是好事,
让他们和离,各自婚嫁便是
只要大娘你女儿身子康健,再嫁一个好人家,肯定能生下一儿半女。”
周围人一听和离再嫁,一个个的就议论开了
有人认为这女子怎么能和离再嫁呢?
就该守着丈夫过一辈子,不然就是不守妇道。
但也有人表示支持,认为女子也是人,
既然这桩婚事是错的,就该拨乱反正
有人对秀才道
“这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怎么能让两人和离呢?”
“非也,非也。”
秀才微微一笑,说道,
“这‘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老话固然有道理,但也要分情况。
如果这桩婚姻对双方都有害,
甚至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健康,那就不应该被强行维持下去。”
有人反驳“这女子怎能再嫁,这不是不守妇道吗?”
李大娘一听有人竟然敢诋毁她的女儿,
顿时急得满脸通红,她大声指着那人骂道:
“放你娘的狗屁,我家女儿可是个好孩子,怎么就不是守妇道了?
你才不守妇道了。”
秀才忙站出来,微微一笑,
“大娘,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大娘,您别着急哈。
这位乡亲可能不太了解情况,我来给大家好好解释一下”
他转向那位反驳的村民,语气平和地说道:
“这位乡亲,您说得也没错,‘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句话确实有它的道理。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
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同样也是为了子??传承
表兄妹成婚很有可能生不下孩子,生下的孩子也不健康
这对两个家族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现在朝廷颁布禁令,
禁止近亲联姻,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至于女子再嫁,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女子和离再嫁,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也是为了能有健康的后代。
这婚事本就是错的,那就不该再继续错下去。”
那人道“那女子也不该再嫁啊,一女可不侍二夫
她若再嫁就是不守妇道。”
秀才皱眉“大爷,你家是不是没有女儿或者姐妹,何以如此心狠
年纪轻轻的女子,她为何一定要守寡”
秀才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后继续道
“大爷,你们村的男子人人都娶了妻吗?”
大爷摇了摇头,但别人没娶到妻与他也没关系
“大爷,这世上有多少男子没娶妻,
这些女子和离后都若守节不嫁,
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资源?
她们都不嫁,那会少多少孩子出生。”
秀才又压低声音“若是起了战乱,很多男子都要上战场
若没有新生的孩子,未来该如何?”
周围人听了秀才这番话,都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