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庶子

第322章 失落的林玉梅(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上最强庶子》最新章节。

小红叹息一声。

“也不是完全没办法。鲁阳侯不是说,他要在十天之内,从陈普和吕景山手里拿到二十万禁军的控制权嘛!

不要说二十万禁军,只要他能拿到十万禁军,这京城便再也无人敢与他抗衡。

到那时,咱们便可以光明正大地与鲁阳侯合作,帮他们运送货物。

但我觉得,鲁阳侯连一成的成功可能都没有。”

林玉梅顿时便不满起来。

“我不许你这样小瞧我的偶像!”

小红虽然是林玉梅的侍女,但她与林玉梅从小一起长大,可以算是情同姐妹。而且,小红读书比林玉梅还多,也是林玉梅最重要的智囊。

小红赶忙举手,做出投降的样子。

“好,我不说他坏话了。回头等他起来,我就帮你直接去找他。告诉他,我家小姐喜欢他,想嫁给他。

总行了吧!”

林玉梅一下子羞红了脸。

“再胡说,我可不理你啦!”

小红原本只是试探一下林玉梅对刘安的态度。见林玉梅这副脸红心跳的样子,小红便知道,林玉梅是彻底沦陷了。

以前,林玉梅虽然仰慕刘安,但毕竟两人没有任何交集。林玉梅也仅仅只是心中仰慕刘安,不会影响她的人生选择。

但是现在,林玉梅明显已经彻底爱上了刘安。

小红不由替林玉梅担心起来。

“小姐,据我所知,鲁阳侯虽然还没与***正式成亲。但是太后都已经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两人便会完婚。

另外,鲁阳侯还先后娶了四五个小妾。这还不包括今天他带来的这两位。

我看今天陪他来的钟姑娘和那位陈姑娘,明显对鲁阳侯也是有心的。

依我看,姑娘您还是别惦记了。

咱们还是老老实实找个人嫁了吧!”

林玉梅被小红看穿了心思,不再害羞,却是一声轻叹。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

这首诗,刘安曾在南阳府时有一次随口念出来。

结果便被人传到了京城。

林玉梅此时的心境,正是应了这首诗,便忍不住轻轻念出来。

小红看到林玉梅失落地转身离开,她想安慰林玉梅几句,但是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

小红知道,如果刘安真能在十日之内从陈普和吕景山手里拿到兵权。那么她家小姐便可以借着以后生意上的合作,经常见到刘安。

这样,日久生情下,她家小姐说不定还有机会。

但是小红觉得,刘安这次几乎不可能成功。

小红觉得长痛不如短痛,让她家小姐痛苦几天,然后把刘安渐渐忘掉。这样,她便可以安心地找个好男人嫁了。

早上刘安三人一起床,便来跟林玉梅道别。

林玉梅听说刘安要走,更加失落。但她也知道,刘安眼下与陈普的较量虽然没有公开,但是背后的暗潮汹涌,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她也不敢耽搁刘安。

将刘安三人送到门口,林玉梅在门口看着刘安三人的背影,久久不愿离去。

刘安三人回到客栈,紫娟和阮玲儿马上便围上来。

“听说你们昨晚成功把陈宏那小子气跑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关于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陈平本想活的平凡一点,娇妻美妾,醉酒当歌,岂不美哉?奈何总有贼人想害他,为了守住这一切,只能奋起反抗。皇位是我的,几位哥哥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北原蛮子犯边,来了就别回去了。东赵公主是天下第一美人?抢了。
妖医的一刀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