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兵王归回》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菜市场里的战术
一
清晨六点的阳光斜斜切过菜市场的帆布棚,把李渊的影子钉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他手里攥着张揉得发皱的购物清单,纸角被汗水浸出浅褐的印子,像极了当年在边境执行任务时,地图上被雨水洇开的坐标。
“李家的,今儿的排骨新鲜!”猪肉摊的王师傅挥着斩骨刀,刀刃劈在脊骨上的脆响,让李渊的指尖下意识收紧——这力度比他当年拆解手雷保险栓的动作,差了零点三秒的果断。
他蹲下身翻捡排骨,指尖划过骨缝里的筋膜。这双手曾扣动过无数次扳机,在千米之外取敌性命,此刻却在分辨排骨的新鲜度:骨髓要呈粉红,筋膜得带着微黏,就像当年判断目标呼吸频率那样精准。
“要肋排,剁成三厘米见方。”李渊的声音平稳,带着胸腔共鸣的低沉,是部队里练了十二年的口令声,此刻却让王师傅愣了愣,“好嘞,跟您家闺女的小拳头似的?”
李渊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扬了扬。李悦的小拳头攥紧时,指节会泛白,像极了苏瑶生气时的模样。昨天晚上给女儿讲睡前故事,小姑娘突然说“爸爸做的糖醋排骨,比幼儿园的阿姨做得香”,苏瑶在厨房听见了,笑着喊“那是因为你爸放了‘秘密武器’”。
所谓的秘密武器,不过是多等三分钟收汁。就像当年潜伏时,他能盯着目标窗口的窗帘,一动不动等上七个小时——耐心,是部队教给他的第一课,如今全用在了厨房里。
二
蔬菜区的水渍映着李渊的军靴。这双靴子陪他走过丛林、沙漠、雪原,鞋底的纹路里还嵌着边境的沙砾,此刻却小心翼翼避开卖菜阿婆的小葱摊。“小伙子,买点秋葵?”阿婆的手背上布满老年斑,递菜的动作却稳,“你家丫头上次说爱吃凉拌的。”
李渊接过秋葵,指尖触到绒毛的质感。李阳上次来菜市场,偷偷拿了阿婆两根小葱,被苏瑶罚站十分钟,却趁大人不注意,把葱叶编成小辫塞给妹妹。这对儿女,一个像苏瑶的韧劲,一个像他藏不住的柔软。
手机在裤兜震动,是苏瑶的视频电话。屏幕里跳出她办公室的背景,文件堆得像座小山,“李渊,记得买块生姜,晚上熬姜汤,悦悦有点咳嗽。”她的钢笔在耳边转着圈,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对了,阳阳的校服明天要穿,你看看袖口的扣子是不是松了。”
李渊应着,镜头扫过菜摊:“秋葵要嫩的,还是老的?”
“中间的,你挑的准。”苏瑶笑起来时眼角有细纹,是常年熬夜改方案熬出来的,“晚上我可能要加班,你接孩子放学别忘带他们爱吃的糖葫芦。”
挂了电话,李渊把秋葵放进竹篮。竹篮是李阳用冰棍杆编的,歪歪扭扭却结实,提手处缠着苏瑶的红头绳。他望着人群里穿梭的家长,忽然想起部队的战术沙盘——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线上移动,买菜、接孩子、赶公交,看似杂乱,却藏着最扎实的秩序,比任何作战计划都让人安心。
水产摊的鲫鱼在盆里翻腾,溅起的水花打在李渊手背上。他想起第一次杀鱼,苏瑶站在旁边指导,“从鳃下开刀,别弄破苦胆”,他却紧张得像拆炸弹,最后鱼没杀成,两人笑得蹲在地上起不来。如今他能闭着眼片好鱼片,刀工比当年拆枪还利落。
三
熟食区的酱牛肉冒着热气。李渊停在摊前,看老板切肉的刀工。刀锋倾斜三十度,每片厚度均匀,像极了他当年给战友包扎伤口时的绷带角度。“要两百克,瘦点的。”他说,“孩子不爱吃肥的。”
老板的刀在砧板上跳着舞,“你家阳阳昨天跟同学说,爸爸切肉比食堂师傅厉害。”李渊的耳根微微发烫——李阳这孩子,总把他的事当英雄事迹讲,却不知道他最庆幸的,是不用再在战场上证明自己。
排队付钱时,身后传来争执声。两个年轻人为了插队吵得面红耳赤,其中一个推了对方一把。李渊下意识上前半步,挡在中间,这是部队形成的条件反射,肌肉记忆比思维更快。“算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前面快轮到了。”
年轻人愣了愣,没再争执。李渊望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想起新兵连的第一次冲突,班长说“真正的强大,不是打赢架,是不让架打起来”。那时他不懂,觉得这是懦弱,如今看着竹篮里的排骨、秋葵、生姜,忽然明白:能护住眼前的烟火气,比打赢任何战役都有意义。
走出菜市场时,晨光照在李渊的肩章印记上。那是军装磨出的痕迹,像枚隐形的勋章。他提着竹篮穿过早高峰的人群,步伐不快,却稳,像艘穿过浪涛的船。路边的早餐摊飘来油条香,上学的孩子背着书包跑过,公交车进站的提示音混着小贩的吆喝——这些声音,曾是他在边境最想念的背景音。
四
单元楼的电梯里,李渊遇见对门的张阿姨。“小李,又买这么多菜?”阿姨的孙子和李阳同班,“阳阳昨天在学校说,爸爸会‘隐身术’,能从厨房突然出现在他身后。”
李渊笑了笑,想起昨天李阳偷吃零食,他从阳台绕过去,脚步轻得像猫。这是侦察兵的基本功,如今成了对付孩子的小把戏。“他作业写完了吗?”
“早写完了,说要跟你学叠被子呢。”张阿姨的语气带着羡慕,“你家这两个孩子,被你教得懂事。”
李渊望着电梯数字跳动。部队教他的叠被子标准是“豆腐块”,他却允许李阳叠成“小面包”,因为孩子说“这样像妈妈烤的蛋糕”。所谓教育,不是复制过去,是让每个棱角都长出自己的弧度。
开门时,钥匙转动的声音刚落,就听见李悦的欢呼。小姑娘光着脚跑过来,扎着和苏瑶同款的马尾,“爸爸!”她的小手抱住他的腿,鼻尖蹭过裤兜,“买糖葫芦了吗?”
李渊把藏在身后的糖葫芦举起来,红色的糖衣在阳光下发亮。李阳从房间探出头,推了推眼镜,“爸,我把悦悦的咳嗽药放在餐桌上了,医生说饭后吃。”他的校服袖口果然松了颗扣子,线头在风里飘。
李渊放下菜篮,先给李阳缝扣子。线是苏瑶常用的藏青色,针脚尽量走得密,像在缝合一件重要的装备。李阳盯着他的手,“爸,你在部队也给战友缝衣服吗?”
“嗯,”李渊的线穿过布面,“有时还缝伤口。”
李悦趴在旁边看,小手指点着扣子,“要像星星一样亮!”
阳光从厨房窗户斜照进来,落在父子三人身上。李渊的侧脸线条在光里柔和了许多,当年的凌厉被生活磨成温润的弧度。他想起苏瑶常说的“你现在笑起来,才有个人样”,那时他不懂,如今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忽然明白:所谓兵王,不是永远锋利,是能为了守护的人,慢慢收起棱角。
五
下午接孩子放学,校门口的梧桐叶落在李渊肩头。李阳背着书包跑过来,手里举着张奖状,“爸,我数学考了一百分!”他的骄傲藏在故作镇定的语气里,像极了当年李渊获得军功章时的模样。
李悦被老师牵着,小书包上的小熊挂件晃悠着,“爸爸,我今天没咳嗽!”她的手心攥着颗糖,是老师奖励的,“留给妈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