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重开日月

第11章 预定玉米(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之重开日月》最新章节。

“行、行、行!小的谢谢爷了!”

看着农民的笑脸,王青云知道给多了!

后世玉米种植广泛,农、牧、工需求量都巨大的情况下,价格还是比小麦低。

现在这大明离灭亡还有小二十年呢,关内大体还算稳定,京城周边粮价还没有出现太大波动,更别提没有作为主粮的玉米。

话都说出口了,也不差那一个半个的子,王青云也不打算反悔,直接对这农民说道:

“再有几天玉麦就该收了,我也不急这几天,等你晾晒好了,给我送进城里可行?”

“行、行、行!”农民应和道。

扔了十两银子给这人,王青云说道“这是定金,你先收着,等你收完了,给我送到崇北坊、船板胡同、第二十三户,你可记住了?”

“船板胡同、第二十三户,您放心,到时候一准给您送到。”这农民攥着银子都笑开了花!

上半年他的麦子都交了租子,本以为又要吃大半年的玉麦,没想到这个小道长居然如此大方,每石多给了二钱银子。

今年秋收可以直接用银子抵租子,不用再看那狗屁管家的脏脸不说,还能余下不少银子。

这道长简直是比自己爷爷还亲!

……

“你住哪里?”王青云打断了正在想美事的农民。

“哦,爷!我住前边那个村子,进村第二家就是我家。”农民说道。

“行了,没别的事了,你先忙去吧!”

“哎!爷!那我忙去了,我叫李二,您有事喊我就行!”农民说道。

……

看着那农民恨不得一蹦三尺高的身影,王青云笑着摇了摇头,没文化真可怕!

一个农民居然敢用天策上将的名号!这要是在大唐,你看二凤砍你不?

“道长何故发笑?”见王青云笑的开心,朱由检问道。

“因为我做善事了!”王青云胡咧咧道。

“请道长解惑!”朱由检拱手道。

“还记得昨天的话吗?劫富济贫,我搞有钱人的钱,接济平民,你看这农民如此高兴,不就是因为我钱给多了吗?这难到不是做善事?”

“道长你这劫富济贫,好像不对啊!”

……

王青云一头黑线,你朱由检脑子就不能灵活点?

“那你以为该如何?”

“不是给吃不上饭的人钱吗?”

“这钱你出啊?”

“我没钱!”

“昨天不是挣了吗?”

“我结婚要用!”

……

这个抠逼,以后我该叫你朱葛优吧?王青云默默吐槽道。

懒得再和他扯没营养的话,王青云一甩衣袖说道“走了,该回去准备准备了。”

朱由检拉住王青云问道“这就走?你不说出来挣钱吗?”

“这不就是!”

“你这是哪门子挣钱?”

“这叫进货,过几天就能挣钱!”

……

本以为还能挣个几百两银子,没想到王青云买了点玉麦就往回走,还是11路往回撵,朱由检肠子都悔青了!

回去路上王青云看着垂头丧气的朱由检,机关枪都快压不住了,还是年轻人好忽悠啊!

………………

注1:

网传最早记载玉米的中国古籍,是兰茂写的滇南本草。

兰茂生于洪武三十年,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出版了滇南本草,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方性本草专著,比本草纲目还要早140余年。

注2: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巩县志》(现河南巩义市)中,有关于玉米的记载。

注3: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也有关于玉米的记载。

注4:

除滇南本草未找到清以前的古本,无法参考,尚有争议。

后二都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另还有许多没有列举的明代地方志。

此处只作参考,不作赘述。

总之明末玉米的种植已经遍布大明十余个省……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上古卷轴:天际演义
穿越上古卷轴:天际演义
关于穿越上古卷轴:天际演义:倒霉的厨子罗可穿越到了的世界,面对奥杜因复活巨龙灭世和风暴斗篷造反追求独立的乱世,他该何去何从?
朗纳尔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宋仁宗景佑三年,一个桀骜不逊的年轻人落到了大宋皇宫后花园里,开启了让大宋帝国一路狂飙的人生。
玩蛇怪
大明:开局驴车漂移,吓坏百官!
大明:开局驴车漂移,吓坏百官!
穿越成了朱祁镇,发现土木堡之变,竟然是一场多方势力围猎皇帝的大阴谋!随后朱祁镇靠着系统开始暴走!“陛下!您睡了也先媳妇,他打过来了!朱祁镇:“慌什么!大明之巅,傲世间,有朕朱祁镇便有天!“陛下!您要清丈田亩,南方士族造反了!朱祁镇:“怕什么!朕身驼江山社稷,一手擎天地日月,朕之大明无敌世间!“陛下!和亲吧!朱祁镇:“来人!拖出阉了!“陛下!南迁吧!朱祁镇:“阉了!竖着阉!“昏君!残
笔触金鱼
纵马西域总关情
纵马西域总关情
关于纵马西域总关情:刘解忧主动请命,和亲乌孙。冯嫽贴身陪同。从此,西域诸国得知大汉来了姐妹双姝。她们团结乌孙上层,体恤乌孙百姓。远交近攻,征伐匈奴。为大汉一统西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冯嫽也因此成长为大汉民族的第一代女外交家!
渔岸踏歌
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
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
一名边军侦查夜不收传奇的一生。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挺身而出,一场场阴谋,一场场争斗,一次次的情报。这里有大漠孤烟的豪情,塞外江湖的云烟。夜不收,游走在塞外的孤魂亦是这万里长城的守望者。黄沙漫漫,千里大漠,落日塞外,一人一马、一雁翎。世间孤寞,夜不收齐风只能紧握雁翎刀,看向那遥不可及的庙台。
写作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