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季汉演义

第506章 南中风云再起(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季汉演义》最新章节。

云南郡,漾濞县。

已经升任县丞的荀悝在处理完政务后美美的伸了一个懒腰。

兴汉六年,荀悝放弃了家族给自己安排的康庄大道。

悄悄的和几个好友千里迢迢的到达成都。

参加了当年举行的大汉第一次科举并顺利高中。

随后便被朝廷分配到这里为官。

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荀悝就从一个基层的官员升到了县丞这个位置。

县丞,一县二把手。

若是荀悝还在魏国,这样的官职他根本就不屑于看上一眼。

以他的出身,起步最低都是一郡长官,运气好直接出仕庙堂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在大汉,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升到县丞。

是很不容易的。

荀悝也是到达漾濞后,才知道在兴汉元年的时候。

朝廷曾对地方官职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削减,剔除了不少尸位素餐的官员。

但同样的,朝廷也给了那些愿意实心做事的官员更好的上升渠道。

不看家世,不看出身,只看个人能力。

科举制度便是直接把这一点搬到明面上。

荀悝很喜欢这种氛围。

一个人最大的乐趣不是当多大官,有多大权利。

而是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施展,让自己的才华有用武之地。

收起案上刚刚处理完的政务。

荀悝打算去到田间地头一趟,看看马上到来的秋收。

他虽然不是农科出身,但到了地方后也亲自到过田间地头。

因为陛下说过,大汉的官员务实不务虚。

就在荀悝准备起身收拾东西的时候。

一个属下匆匆的走进来 ,手里拿着一份案牍对荀悝说道:

“荀县丞,这里有份文书需要您处理一下!”

荀悝顺手接过来放在桌案上:

“今天的公务已经处理完毕了,本官现在要去田间走访。”

“这份文书明天再说吧。”

岂料属下拦住荀悝说道:

“荀县丞,这是赵家今年要打造农具的请求文书。”

“马上就要秋收,要是不赶紧打出来的话怕是要误了农时啊!”

听到这话,荀悝不由得停住了动作。

去年的一场水患,让大汉遭了灾。

好在有当初范长生修建的那些水利设施,以及务实的地方官员的未雨绸缪。

让百姓没有蒙受太大的损失,但到底是耽误了税收。

所以今年的夏秋两税,朝廷特意早早的就下了公文,一定要重视再重视。

事关北伐大业,谁也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

赵家是本地士族,虽然跟荀家没有什么可比性。

但在云南郡也算是数得上号的。

而从南中三郡叛乱之后,朝廷对于铁器的控制愈发的严格起来。

所以赵家虽然也有属于自己的铁器作坊。

但一应农具的打造,都需要先上报给地方官府,再由地方官府拨付铁料后,才能开工。

这一过程自然很麻烦,但是为了在北伐的时候保证后方稳定,实属不得已为之。

想到这里,荀悝便从对方的手里接过文书。

里面写的确实是打造农具。

但是在看到这些农具的数量后,荀悝却皱起了眉头:

“这数量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文书中,各式农具加起来,足足有上千。

属下听到荀悝的话却笑着说道:

“荀县丞,这才多少啊。”

“也就是陛下前番清理人丁和登记土地让这些有钱人把土地吐出来一些。”

“否则只怕是更多!”

“小的在县衙里当差也快二十年了,那也是见识过的!”

荀悝闻言点了点头,想到赵家的那些土地和佃户。

这点农具的数量确实不算多。

便没再多想什么,直接用笔批了后还给下属。

自己则去马厩里把坐骑牵出来,翻身上马后便离开了县衙。

汉中一战后,朝廷缴获了不少马匹。

完好无缺的那一部分继续充作军用。

剩下那些受伤的和原本就是驽马的那些则被分到益州各个郡县充作劳力。

或者是拿来配种改良本地马匹。

荀悝虽然是县丞,可也没有享受用马代步的资格。

他的坐骑是当初前来益州的时候自己带来的。

很快,荀悝便骑马来到地头。

看着正在田间劳作的百姓,翻身下马后便上前攀谈起来。

对于荀悝,当地百姓也早就熟悉了。

这位县丞没有什么官架子,为人也和善。

农忙的时候还会带着县衙里的人来帮忙,是个难得的好官。

不光是他,好像从陛下登基之后,官员都开始变得好起来了。

“再有不到两个月,这些粮食也该收成了,交了秋税,再把桑皮和秸秆一卖,老汉就等着享福了。”

坐在地头,老农满眼期待的看着地里的庄稼和身边的荀悝说道。

荀悝笑着说道:

“今年雨水正常,桑树长的快,皮恐怕会有点厚,到时候得多泡一泡才能刮下来皮。”

刘谌改进了造纸术后,地里原本只能用于烧火的秸秆也成了好东西。

可以拿来造纸。

那些之前因为蜀锦交易量暴增多种的桑树,虽然因为后来魏国刻意减少蜀锦需求的原因有点供大于求。

但朝廷很快就告诉百姓,这些树的皮可以剥下来卖给朝廷,拿来做桑皮纸。

虽然收入比不了之前拿来养蚕,不过这些土地本来就是下等田,桑树又不用刻意打理,算下来还是要比种粮食省不少功夫。

同时因为秸秆都被收走造纸的缘故,让煤炭得以在益州快速的推广。

这种便宜又耐烧的东西,可比秸秆强得多。

一进一出,又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小人晓得呢!”

百姓生活有奔头,就会盼着朝廷越来越好。

更不要说朝廷当初还发行了一部分国债,那都是朝廷打赢后才能兑现的东西。

荀悝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准备离开,忽然看到了老农的农具磨损的已经很厉害了。

又想到出发之前赵家送来打造农具的文书。

便笑着说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这农具都磨损的这么厉害了。”

“咋还不想着赶紧换一个。”

老农却笑着说道:

“别看老汉现在生活好了,可这家当还得省着点用。”

“就这,都比赵家那些佃户们用的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