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红鸾

第143章 入宫(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懿红鸾》最新章节。

内侍赶忙上前:“圣上保重龙体啊!切勿再急火攻心了!”

长孙信回了回神,想起来自己如今已经是皇帝了,找人问话大可叫人前来,不必亲自去。

“去,传南渊……南渊郡主,和荣国公世子。”

不多时,红鸾和朱谦就到了长孙信的书房。

早上还意气风发的新皇帝,此时正颓然坐在上首,下面二人偷偷对视一眼,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不解。

长孙信看着二人,一瞬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目光在二人之间游离半晌,最后停在红鸾身上。

“朕替先祖,对圣女说一声对不起。”他没有称呼红鸾为郡主,而是圣女。

他要说北凉的事儿?

红鸾一愣,虽然不解,但并没有问到底是有什么对不起的。

“先祖听信谗言,故意以圣物撺掇北齐攻打北凉,而后又以借兵的名义,得到了北凉的圣物。”长孙信说道。

红鸾恍然:“都是过去的事儿了,如今北凉已归属南渊,前尘旧事就都翻过去吧。”

长孙信听了点了点头,又叹了口气:“卢……四夫人,是北凉线人?”

他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件事?不过如今线人不线人的都不重要了,所以红鸾点了头。

证实了泽帝的记录,长孙信心情说不出的复杂,他问道:“那……现在可还有线人?”

红鸾想到卢谨,但还是摇了头:“已经没有了,四夫人是最后的线人,她死于那场意外的大火之后,北凉就没有线人了。”

北凉事了,没必要再把卢谨圈进不必要的其他风波里,他如今仕途平稳,倒不如就做一个普通的东黎人。

“那荼悠,不会成为新的线人?”长孙信追问道。

他到底想知道什么?

不过目前长孙信的问题并没有什么不好回答的,红鸾也并未打算隐瞒。

“不会,线人的传承跟血缘无关,本质上是与北凉圣女有关。”红鸾说道,“但是四夫人意外身故,上任圣女自然也活不久了,所以我才临时接任。”

她说得半真半假,但是倒也不算欺瞒。

“那你……”长孙信的语气多了几分试探,眼神也多了些审视的味道。

红鸾坦然道:“临时接任的,自然是没有线人,所以这才迫切需要去南渊寻求一条生路。”

她抬头对上长孙信的目光,坦荡而清亮。

一旁的朱谦知道红鸾没有告诉长孙信全部,但这些已经足够了,多说无益,这么多年的交情,他看得出来长孙信只是想要一个证明,并不是真的向她要真相。

看来长孙信不知道从什么途径知道了一些事情。

红鸾的目光让长孙信的心头突然升起一阵熟悉的感觉,但是一眨眼,那种感觉就散了。

四夫人是北凉人,红鸾也是,四夫人和前任圣女有关,红鸾是现任圣女,那么他们有相似应该也不稀奇。

长孙信就这么自己琢磨着把自己给说服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脱单进行曲
脱单进行曲
关于脱单进行曲:一个问题儿童,一个叛逆公主,一个等待大灰狼吞食的恨嫁小红帽,还有一个女神经,用血的教训,告诉你大都市的脱单套路与秘诀~基本上,这是对雄性人类的一本研究书,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1.为什么你还是单身;2.男人为什么喜欢女人;3.男人为什么出轨;4.什么样的男人可以叫渣男;5.当女人遇到渣男时的应对方法有哪些6.恋兄情节是否属于正常;7.游戏人生是否罪恶;8.想不开时,用什
决不开口
综影漫咸鱼躺平了
综影漫咸鱼躺平了
(万人迷向,不喜欢可以绕道,谢谢配合!)白姝是个专注任务,热衷吃瓜,无心情爱的大直女。系统小伍忠心耿耿,活泼可爱。一人一统,齐心协力,都朝着共同的目标(退休)努力着(?ò?ó?)盗墓笔记√全职猎人更新中一人之下待更中咒术回战待更中
窈窕仙渔
综影视:吸引女桃花宿主杀疯了
综影视:吸引女桃花宿主杀疯了
快穿,综影视.主打与美女贴贴。位面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素锦与白浅[已完结]位面二薛平贵与王宝钏,薛琪王宝钏代战[已完结]少年歌行[已完结]终极笔记拯救阿宁[已完成]诛仙青云志[已完成]长月烬明[正在更新.....]狐妖小红娘[准备中]护心[准备中]将军在上,狂飙.....
阳子喜欢小夜
带着福宝随军,家属院团宠大小姐
带着福宝随军,家属院团宠大小姐
关于带着福宝随军,家属院团宠大小姐:沈令宁原本是沪上的娇小姐,被生父强嫁瘸子这天,被一表人才的周卫国所救,婚后替他守在马家集。谁能想,她快要生娃前,收到了丈夫的死讯,导致难产。还没从悲痛中缓过来,婆婆带着大伯哥嫂前来争抢抚恤金!就在沈令宁万念俱灰的时候,她居然能听到刚出生女儿的心声!“妈!血抹镯!吃茶晶!喝灵泉!??古镯空间开启——灵泉续命,茶晶强体,更附赠鉴茶神技!??极品抢抚恤金?福宝小手一
竹林绘翠
重回90:我靠薅鹅毛发家啦!
重回90:我靠薅鹅毛发家啦!
关于重回90:我靠薅鹅毛发家啦!:细数前世种种,宁萌只想给自己N个大逼兜。好在重生了,回到了被误会杀人的转折点。小白莲还想陷害自己?一记反杀送给你!父亲投资失败?不存在的!弟弟考学落榜?莫得关系!姐给你补习!老妈没钱治病?不会的!这辈子肯定让她老人家长命百岁!宁萌双拳一赚:...
晚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