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发明家

第113章 这就是一个大号的炮仗(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春秋发明家》最新章节。

“只是今秋不知能获棉花几何。”

“十亩地焉,怎么也有数千斤乎。”

木了叹了一口气,说道:“也就勉强够己所用罢,恐所做之棉被皆不足供拿俸禄之人分之,是万不能向外发卖也。明年此时再言卖此棉布之事。”

大妇好像从木耒的话中捕捉到了什么,随后问道:“公子之意,此物除去织布,还可充被?

“棉花填充之被比芦花、杨絮为之被暖和甚多。只是,此棉花被不足用也。”

……

第二天木耒从网上查了一些纺车的图片,手工画了一张简图。其实,这个棉纺车和毛纺车很相似,只需略微改动,就可以继续使用。

木耒还是让木坊直接做了一架新的纺车,并且他还亲手车了几根纺杆。

就在做纺车的这段时间,第一批棉花可以采摘了。木耒仿照奶奶摘棉花的方式,用麻布做了一个棉花兜,围在腰间摘棉花。

他觉得这样的方式最好,不像在美洲大陆上的人,抱着一个筐子采摘棉花。

第一批采摘的棉花大概有百十斤,可以先试着加工。现在没有轧棉机,只能人工剥棉籽。

后面是弹棉花,木耒为此还做了个一弦琴,一个男奴工背着弹棉花的弓,一点点弹起了棉花。

弹好后的棉花十分蓬松,大妇和负责毛衣的莫臬见了都很吃惊。

几人一起动手,把弹好的棉花做成比手指头略粗些的棉条,然后木耒亲自上手,教女工将松软的棉条,用纺车拉成一根细线绕在纺杆上。

然后将两根或三根单线并成一根线,又用纺车纺了一次,这样棉线就基本做成了。

大妇和莫臬用力拽着纺成后的棉线,发现其非常结实,至少比同等粗细的麻线更结实。

剩下的就是织布了,此时的织机叫腰机,单人操作,但是效率很低,木耒打算制造一架脚踏式织布机。

其实这种织布机很简单,木坊的人几天就做了出来。因为增加了飞梭,织布效率就大幅提高了,布的宽幅也增加不少。

……

从第一朵棉花开,到织出布来,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再有四五天,木耒就要开学了。

在开学前,木耒还想试验大杀器 —— 黑火药,至少做一点以备不时之需。

如今封地有几万斤硝石、近万斤的硫磺,再不制作黑火药,木耒都担心那硝石爆炸。

这些硝石他们确实也用少量的做叶面肥用,那硫磺也用来给作物杀虫杀菌,不过这都是掩人耳目,用的那点量根本不值一提。

做黑火药的配方这里就不说了,因为这个配方常穿越的人都知道。

木耒命后园的一个奴工,将硝石碾成粉末,硫磺也碾成粉末,他自己还带了一大竹管的木炭粉。

为了制作黑火药,木耒还特地做了一个小天平。

木耒按比例将混合好了一点粉末,在无旁人的时候,他点燃试了一下,火光 “呲” 的一下,几乎要晃瞎眼睛,看样子似乎是成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