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最新章节。
李乾和张世杰均表示赞同。两人各自推荐心腹将领,组成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部队,准备出击截断补给线。
然而,就在行动前夕,林焱收到了何忠从京城急送的密信。信中,何忠提醒林焱要提防张世杰,因为锦衣卫最新调查发现,张世杰与恭王有秘密往来,很可能是潜伏在朝中的内应!
林焱大惊,立即调整计划,秘密召见李乾:"李将军,张世杰有问题,此次行动必须改变。"他将密信交给李乾阅读。
李乾看完,也是一脸震惊:"难怪他急于出兵,原来是想设局坑害我军!"
林焱沉声道:"眼下不宜声张,以免打草惊蛇。你秘密调集可靠心腹,准备在关键时刻拿下张世杰。同时,改变截断补给的计划,让信得过的将领率领精锐执行。"
李乾点头应允,立即去做准备工作。
次日,林焱故意在军事会议上宣布,由张世杰率领主力出击截断补给,而李乾留守雁门关。张世杰闻言大喜,主动请缨,要求多带些兵力,确保成功。
"准。"林焱故作爽快地答应,"就由张侍郎率领一万大军,明日出发。你可挑选自己带来的将士,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张世杰连连称是,立即去准备行动。他不知道,林焱已经命令李乾秘密调集五千精锐,埋伏在出城必经之路上,准备在关键时刻拿下他。
同时,林焱派出另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部队,由程虎威率领,走小路绕道,真正去截断恭王的补给线。白狼部落的骑兵也愿意配合,负责侦察和骚扰敌军。
次日清晨,张世杰率领一万大军出城,准备"截断补给"。实际上,他已经秘密与恭王联络,准备在半路设伏,将这支部队全部歼灭,大大削弱雁门关的防御力量。
部队行至一处狭窄山谷时,张世杰突然下令休整。就在此时,埋伏在两侧的李乾部队突然杀出,将张世杰和他的亲信团团围住。
"张世杰,你勾结恭王,意图谋反,现已证据确凿,还不束手就擒!"李乾厉声喝道。
张世杰大惊失色,急忙抽刀反抗:"李乾,你敢造反不成?我乃朝廷命官,奉旨剿匪,你竟敢拦截!"
李乾冷笑:"少在这里装模作样。锦衣卫已查明你与恭王的勾结证据,林大人早有防备。今日就是让你现出原形!"
说话间,李乾部下已擒获了张世杰的几名亲信,搜出了与恭王往来的密信。证据确凿,张世杰无法抵赖,只得拼死抵抗,最终被乱刀砍死。
张世杰的亲信被尽数拿下,其余士兵并不知情,见主帅被杀,一时惊慌失措。李乾安抚军心:"张世杰勾结叛军,意图谋反,已被就地正法。诸位将士并不知情,不会受到牵连。还请继续随我守卫边关,立功赎罪!"
军心稳定后,李乾留下一小部分人看守俘虏,率领大部队返回雁门关,向林焱复命。
与此同时,程虎威率领的精锐部队已经成功截断了恭王的补给线,缴获了大批火器和火药。白狼部落骑兵配合得当,不断骚扰敌军,使其疲于奔命。
林焱得知行动成功,大喜过望:"张世杰之乱平定,补给线也已截断,恭王失去了最大的依仗。现在正是反击的好时机!"
他立即下令,由李乾率领主力出击,配合白狼部落骑兵,对恭王军队发动全面进攻。同时,派人火速向萧瑾汇报边关最新情况和张世杰叛变一事。
三日后,雁门关大军出击,与恭王军队在平原上展开激战。失去火器支援,又无内应配合,恭王军队处于明显劣势。经过一天激战,恭王军队伤亡过半,余部仓皇北逃。
恭王本人在混战中负伤,险些被俘,幸得亲信死士拼死护卫,才得以逃脱。不过,他的大部分心腹和精锐部队都在这场战斗中丧生或被俘,元气大伤。
战后,林焱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行动。
"恭王虽败,但尚未擒获,隐患犹存。"林焱分析道,"我们应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叛军残余,确保边关安全。"
李乾表示赞同:"恭王此次溃败,必定退往更北的游牧部落寻求庇护。我们可派出轻骑兵,追击溃兵,尽可能歼灭他们,不给恭王重整旗鼓的机会。"
安达提供了重要情报:"据我所知,恭王可能逃往'铁阙部落'。此部落与大周世代为敌,若恭王得到他们支持,恐怕很快又会卷土重来。"
林焱沉吟片刻:"铁阙部落实力强大,若贸然追击到他们领地,恐怕会引发更大冲突。不如暂时巩固边境防线,等待朝廷进一步指示。"
众将都认为这个决定稳妥,纷纷表示赞同。
会议结束后,林焱亲自撰写奏折,详述边关战况、张世杰叛变、恭王溃败等情况,并提出全面加强边防的建议。同时,他表彰了白狼部落的援助,请求朝廷兑现承诺,给予贸易特权。
奏折送出后,林焱继续指挥边关善后工作。他派人修缮城防,安置伤员,整编降兵,使边关局势逐渐稳定。
十日后,萧瑾的回旨到达。旨意中,萧瑾高度赞扬了林焱和李乾的功绩,同时通报了京城的最新情况:何忠率领锦衣卫已彻查张世杰案,拿下了与其有牵连的二十余名朝廷官员,其中包括两名尚书和三名侍郎,都是守旧派骨干。
萧瑾同时下令,加强边防建设,实施三军统制改革,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对于白狼部落,朝廷同意给予特殊贸易权,并派使者正式致谢。
此外,萧瑾还命令林焱尽快返京,继续主持变法大计。边关事务则交由李乾全权处理,继续追剿恭王残部。
读完圣旨,林焱心中稍安。恭王之乱虽未彻底平息,但边关局势已经稳定,朝中奸党也被大肆清洗,为变法扫清了障碍。
次日,林焱召见安达,正式代表朝廷感谢白狼部落的援助,并宣布给予其贸易特权:"从即日起,白狼部落可与大周自由贸易,关税减半。同时,朝廷每年将提供一定数量的丝绸、茶叶和铁器作为友好礼物。"
安达大喜,郑重向林焱表达感谢:"白狼部落世代游牧北疆,与大周和平共处是我们的心愿。此次能助大周平定叛乱,实乃幸事。今后,我部将继续与大周友好往来,共同维护边境安宁。"
林焱又与李乾详细商议边防事务。两人决定,在三大关隘之间增设烽火台和哨所,形成联防体系。同时,推行三军统制,将边军分为三部分:骑兵负责机动巡逻,步兵负责守城防御,弓弩手负责远程火力支援,各有专职,又能协同作战。
安排妥当后,林焱准备启程返京。临行前,他对李乾嘱咐道:"恭王虽败,但未除,隐患犹存。将军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斥候侦察,防止敌军突袭。同时,继续清查军中可疑分子,绝不能让内奸有机可乘。"
李乾郑重应允:"林大人放心,末将定会谨守边关,不负所托。若有恭王踪迹,必定立即奏报朝廷。"
林焱点头,最后关切地问:"雁门关前几战,将军多次冲锋陷阵,可有伤势?"
李乾摇头笑道:"些许皮肉伤,不足挂齿。倒是林大人,这些日子操劳过度,面色憔悴,返京后当好好休养。"
林焱感慨道:"国家多难,哪有闲暇顾及个人。边关初定,变法尚未成功,前路仍然艰险。"
李乾肃然起敬:"林大人心怀国家,令人敬佩。变法之路虽艰,但有林大人和陛下携手推动,必将成功。末将虽在边关,也将全力支持变法,革新军制,增强国力。"
次日清晨,林焱率领三千精锐启程返京。临行前,他登上雁门关城楼,远眺北方茫茫大漠。恭王虽已溃败,但他隐约感到,这场风波远未结束。变法之路仍长,朝中权力斗争也将更加激烈。
在返京途中,林焱收到了苏明远送来的密信,详述了科举改革的最新进展:明年春试方案已初步拟定,将在京城试点实施新科举制度,首批考生将从各地精选推荐。同时,吏治整顿也取得显着成效,已有数十名贪官被革职查办,官场风气为之一振。
读完密信,林焱心中欣慰。虽然边关之行历经险阻,但变法事业仍在稳步推进。边关危机也成为清除守旧派的契机,为变法扫清了障碍。
回京途中,林焱不断思考着下一步变法计划。边关危机虽然得到控制,但暴露出的军制弊端和官场腐败问题亟需解决。尤其是三军统制改革,必须尽快在全军推广,增强国防实力。
同时,科举改革和吏治整顿也要加速推进,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淘汰腐朽官僚。只有从根本上改变选官用人机制,才能确保变法成功。
就在林焱马不停蹄赶回京城的路上,何忠派来的信使追上了他,带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恭王残部突袭了北方小城宁远堡,屠城之后又迅速撤离。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留下了一封挑战书,扬言要在京城制造更大的混乱,为死去的同党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