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晋末:从代晋开始》最新章节。
这便是古人的浪漫。
司马文露将信纸缓缓贴于胸前,红唇轻启。
“夫君,我很想你...”
...
三日后,朝廷关于谢混的任命正式下达。
五日后,谢琰于会稽府中放声大笑。
“爹,何事如此高兴?”
刚从谢道韫家中回来的谢峻,进门就听到谢琰笑声。
谢琰将手中诏书递给他,笑眯眯道:“益寿的官职,司马元显应了。”
谢峻闻言,赶紧在衣衫上擦了擦手,小心翼翼接过诏书。
诏曰:朕承先祖之顾,致力国泰民安。谢混骁勇善战,功勋卓著,特命其都督句章郡诸军事,封扬武将军,领句章太守,全力剿灭贼寇,钦此!
“三弟居然做了太守!哈哈哈,三弟太厉害了!”
谢峻也忍不住大笑起来,他如今身上只有建昌侯的爵位,并无官职,当然作为谢氏子弟,随时就能求到官做。
可在怎么求,也求不到军政于一身的郡太守。
“是爹你为三弟求的?怎么都不告诉我一声?”
谢峻虽然直率,但士族子弟哪有傻的,只是没心深思罢了,稍一琢磨,便明白是父亲为谢混要的。
“不是为父还能是谁,之前告诉你有什么用,还不如等有结果后,再公之于众。”
谢琰老神在在地解释,丝毫不理会次子的幽怨。
“爹,我可是您亲儿子,怎么是外众...”
“少废话,既然益寿的任命已到,就由你亲自给他送去!”
谢琰把诏书、印信等,一股脑塞给谢峻后,直接出府了。
现在谢混已在三吴站稳,他这个当爹的自然不能落后。
来到城外招兵处。
流民应征的几条列队,犹如长龙一般,一眼望不到尾。
三吴及周边的义兴、临海、永嘉等诸郡,遭受祸乱后,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尤其是孙恩挟众,沿路烧杀抢掠,填井焚屋,许多士族、民众只能躲到山中避难。
如今,谢混将孙恩逼退在句章附近海岛,这些民众才陆陆续续返回。
谢琰招兵,正好能解决流民生存问题。
只要被征召,就能有吃有穿,还有窝棚住,这些人自然趋之若鹜。
此次本来只招一万人,但谢混明确传讯告知谢琰,得招三万。
再从中挑选一万人,训练成精兵,其余两万人,作为常规部众即可。
谢混以后要代晋,很可能会与北府军对上,为以防万一,他必须要早做准备。
这支闻名于世的军队,可不是那么好战胜的。
北府军之所以能以八万人,力敌苻坚,除却当时的地理环境,战争计谋,前秦兵不集中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京口北府兵源本身强悍。
昔日,桓温曾言:京口酒可饮,兵可用。
聚集于京口的乡勇、流民,乃是淮河以北的彭城人侨置,那里地处两国边境,战乱频繁,没点好勇斗狠的性格,根本活不到迁徙。
而且郗鉴归附朝廷后,于京口建立军事重镇,他所率领的流民军,便是放置在京口。
在当时,流民军还有一个别称——乞活军。
从字面意思,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悲凉与残酷,若是深究,那便会揭开人性的黑暗面。
因此,京口之地不管是侨置民众,还是兵卒,皆有凶悍之性。
战场上,打的就是一股狠劲。
狠劲有了,气势也就有了。
而气势,又决定士气——这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方明,招兵情况如何了?”
谢琰边巡视四周,边踱步来到一青年面前。
正如他所想,侄儿谢方明未能扛住复仇诱惑,匆匆告别家中母亲和妹妹后,便赶来郡城。
“见过堂叔,应召的人实在太多,正在加紧筛选甄别。”
这几日将谢方明累的够呛。
流民参差不齐,年老体弱、伤残带病的人,比比皆是,想找出体格正常点的,都十分困难。
此外流民中成分复杂,除了要甄别孙恩信徒、细作外,还要剔除一些山匪、罪犯。
总的算下来,十个来应召的流民,只能招募到两三个士卒。
一些世家大族倒是有派部曲、家奴来,但谢琰明确表示过,不要这些人。
谢方明想了想后,补充:“目前筛选出的,已有一万多人,随着赶来的流民增多,想必很快就能破两万。”
“那些未选中的人,可安排妥当?”谢琰继续问道。
“当然,均已送至相应户籍之处,命当地县衙安置、接济,并按照您的吩咐,每人留了吃食和衣物。另外,那些细作、山匪,也已押去徭役,修筑城防。”
谢方明对堂叔这些做法很是疑惑,护送回去不够,还送吃送穿,简直离谱。
什么时候堂叔变得如此仁德亲民了?
但他谨记临走前母亲的教诲——多思少说,因此,并未询问缘由,都尽职在办。
如果谢琰知道他心中想法,一定会竭力否认。
只因这是谢混千叮万嘱的,说什么能凝聚民心,提升意识形态认同感。
凝聚民心他懂,可这劳什子“意识形态”,他翻遍儒家经学典籍,愣是没找到出处。
学富五车的谢琰,第一次对自身学识储备,产生了怀疑。
他不禁自语:“何谓意识形态?”
谢方明:???
...
“报长史,建昌侯来见!”小吏来报。
正在巡查军士的谢混,稍微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是自己的二哥谢峻。
“让他过来吧。”
“是!”
随口安排后,谢混又继续巡视。
除开军队训练、城防布守、军需粮草,以及政策政令下达外,郡城中的所有繁琐政务,包括税赋、徭役、稽查、船运、农事、水利等等,谢混全部甩给了刘穆之。
除非特别重要的事,他一律不管。
而刘穆之也不负所托,事无巨细,皆盘条理顺。
身为牛马的刘穆之,心中感动不已。
如今句章有谢混镇守,谢琰很放心,于是将袁崧指派回了吴郡,桓宝也被派去了海盐,协助海盐令鲍陋驻防。
相当于刘穆之在句章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主上如此信任,他暗自告诫自己——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哥今日怎有闲暇来句章?”谢峻进来后,谢混主动招呼。
“哈哈,三弟,大喜事。朝廷给你任命了!”旋即谢峻将诏书、印信拿出来,并告知了职务。
谢混也有些意外,司马元显居然如此舍得,这相当于割皇室的肉啊。
不过,想到司马元显乃扬州刺史,他便释然了。
谁上谁下,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