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晋末:从代晋开始》最新章节。
句章城大狱中,被关押着的袁成、严明,正一边大块朵硕,一边吹牛闲聊。
“严兄,我二人倒是同病相怜。那姓谢的,揪着暗道之事不放,居然将我们革职下狱,简直小题大做!”
说完,袁成狠狠啃了一口鸡腿,大嚼着,顿时满嘴流油。
“袁兄且把心放到肚子里,桓将军和袁太守已在为我二人奔走,想来不日便能出去。”严明胸有成竹,对自己的处境丝毫不担心。
袁成只是发一下牢骚,堂叔在为他谋划之事,他也知道。
那姓谢的虽为长史,但郡太守加广武将军的影响力,不可能不顾及。
很早他就明白,江湖、官场从来不是喊打喊杀,讲究的是人情事故。
今日你给我留面,明日我给你抬轿,这才是皆大欢喜的场面。
“这我倒不担心,只是进来之前,那姓赵的小子,一直在堵我家门,就怕到时...”
说到最后,袁成有些心虚。
闻言,严明放下手中筷子,左右看了一眼后,见狱卒离得远远的,这才一把抓住袁成衣襟,恶狠狠道:“我不是让你把他做了吗?!”
他跟袁成臭味相投,平日里关系紧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两人都有份。
“我...我...”
袁成不敢对视,心里又觉得憋屈。
这严明庶民出身,跟他这有背景的士族子弟,天差地远。
只是走狗屎运,攀附上桓宝,这才能与他同桌而食。
搁以前,此人给他舔脚都不配!
“我尼玛我!马上给外面传讯,去把人宰了,处理干净。不然到时候不光我二人跑不了,还要牵连桓将军!”严明压低声音,警告他。
袁成不敢违背,慌忙点头,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
经过几日酝酿,句章城逐渐出现请愿声。
有那茶摊边的说书人,称颂袁成、严明乃体察民情的好官。
有街谈巷语,宣扬二人仁义事迹。
还有甚者,要为两人请万人血书...
这一日。
郡府门外,忽然有人敲响登闻鼓。
“咚!——咚!——咚!——”
一声又一声,经久不息。
两名家奴模样的人,领着十几个庶民百姓,跪倒在地。
口中不断喊道。
“恳求谢长史,放了袁大人、严大人!”
“袁大人是冤枉的啊!”
“严大人是好官啊!”
小吏拿着这些人毫无办法,不敢打,不敢赶。
只因武帝时期立制,击登闻鼓鸣冤者,不得阻拦。
郡太守袁崧立即将这些人迎入府堂,还特意允许百姓们进府围观。
他今日要做一回青天大老爷!
啪!一拍惊堂木。
“堂下何人?击鼓所为何事?!”
十几个人列排跪下。
“草民张二,来为袁大人、严大人请冤!”
“草民王五,也为两位大人请冤!”
“草民...”
...
末了,一人拿出一张摁满手印、指印的白布,边向围观百姓展示,边说道:“郡守大人,这是诸多民众的血书,还请大人您过目!”
挤满府堂的百姓中,传来一声声惊呼。
这东西,多久没见过了?
当然,有知晓内情的,脸上不屑一顾。
袁崧查看完血书,又装模作样询问一番,完成既定流程,当即派人通知谢混。
等谢混带着刘穆之来后,十余百姓立即转头,跪到他面前,为袁成、严明伸冤求情,并诉说两人的仁迹。
耳边被这些人吵得嗡嗡作响,谢混伸手喝道:“停!一个一个来,你,就你,从你开始说!”
被指到的人,缩首缩脑开始讲述...
接下来。
其余人又一一诉说。
总之,翻来覆去,就一句:两位大人冤枉,快放了他们。
等谢混听完后,掏了掏耳朵,又瞄了瞄那血书。
乌漆嘛黑的,布满印迹。
倒像那么一回事。
就是不知道是人血,还是狗血了。
“本长史知道了。既然今日有人伸冤,正好,择日不如撞日,本官也要为人伸个冤。穆之,命人去狱中,将袁成、严明带来。”
“对了,再去把桓将军请来。”
谢混吩咐完,便好整以暇地坐在堂下椅子上,静候刘穆之带人来。
袁崧拧紧眉头,有些看不懂他要干什么,但又不敢追问,只能耐心等待。
至于请愿的十余人,谢混没叫他们起来,只好继续跪着...
一刻钟后。
带着镣铐的袁成、严明先到,桓宝也随后赶来。
一时间,谢混在堂中独面将近二十人。
颇有舌战群儒的意思。
“谢长史,人都到了,您看?”袁崧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劲,小心询问。
谢混站起身来,弹了弹身上不存在的灰尘,慢条斯理道:“今日有人为袁成、严明二人伸冤,甚至还请来万民书,本长史甚是惊讶。”
“袁太守、桓将军,你们可知为何?”
袁崧、桓宝相互眼神交流一下,接着齐齐摇头:“我等不知,还请谢长史明示。”
“只因,这二人乃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