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为蜀汉一谋臣》最新章节。
“季常啊。”
回到了阔别许久的丞相府,迎接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诸葛亮的叹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回来这段时间做的事情,实在太过招摇了。如今即便是流言传回蜀中,李严他们想借此机会敲打你一下,谁也没有办法。”
“我知道。良已从中学到了教训,以后做事会多加注意。”
“现在有两个最有可能的情况,我一并说给你:
第一种,杨仪攻下牂牁,无论流言是真是假,朱褒人死,事情便到此为止。他既然是抢了幼常的功劳,自然不会多说什么,我再替你搪塞几句,这件事也就可以了;
第二种,杨仪攻不下牂牁。只要前线还在拉锯,就相当于是一个放血的口子,成都要不断地向那边提供兵粮。如此一来必然导致朝中的主和派颇有微词。”
“王文仪已经向我详细分析了南中各郡现在的情况。以当下的局面,缓和一段再去平定是为最佳。”
诸葛亮轻叹一口气:
“但这样,你少不免要被他们弹劾。我若强行保你,恐怕难以平衡朝中势力。只得等到邓芝凯旋之后,再请你重新入朝。”
诸葛亮的话已经说的很委婉了。
马良虽然听得懂他话中的意思,但还想再争取一下:
“我也有上中下三策敬献丞相。”
“你说。”
“正所谓上兵伐谋。上策当以解决军国大事为先:牂牁城虽易守难攻,但南中各郡本就人口稀少。能供他调遣的军队并不算多,满打满算不足三千人。”
马良向前两步,将手在战事图上比划几道:
“杨参军是吃了急攻的亏。若是一开始便保持拉锯,围而不打,消耗其中力量,那么便可在适当的机会一击制敌。
他会如此,一来是并未将蛮人看在眼里,希望迅速立功;二来也与我先前信息传递片面有关。如此一来,我也有些责任。
不过当今局面,仍旧有一招破局之法:只需再派一小支队伍,从侧面包抄,令其两面受敌。如此朱褒人手不足,难以分配,即可破城。”
“那若是此时东吴向此处支以援兵呢?”
诸葛亮发问。
“不会。东吴一定不会派人支援。如今靠近牂牁领兵的将领是步骘,他心思皆在平定武陵以南;再加之曹丕正对其虎视眈眈,他断不会分兵至此。”
“且先按下。中策呢?”
“中策以解决眼下骚乱为先。丞相可先一步上表,以流言四起,动摇军心为由,将我暂且停职调查。等到邓芝回蜀,吴蜀修好之后,再将我启用便是。”
“可若是伯苗此行耽误许久,或是无功而返,那又该如何?”
“伯苗能言善辩,又正直严谨。只论人格便不至于无功而返。”
马良不愿将话说的太死:
“即便他回来吴蜀之盟尚有隔阂,但也势必会修复一部分。到时再有什么情况,就倒是再说吧。”
诸葛亮摇了摇头。
“伯苗使吴,日期不定。季常且说说下策。”
“下策则以解决朝中骚乱为先。杨仪在前线作战,虽难以速克但必然保持优势。牂牁孤城一座左右无援,拿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他回朝之前,为了稳固自身地位,以及不断从朝廷手中索取军饷,他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将真假消息混合一并传回成都。
这么做既能夸大战局以掩盖他初期急攻的错误判断,又能进一步索取利益,对他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既然如此,索性将其所有消息一并压下不表,他眼看成都没有消息,必然会遣使来探。只需将他的信使一并扣下,令其收不到消息,到时他势必要从破釜沉舟破城和撤军遁回中选择。无论哪个,都对眼下局势有利。”
“季常所言下策,实为党争之策。”
诸葛亮皱起了眉:
“季常难不成是想有样学样?若如此做,势必之后会遭致报复。冤冤相报,国家危矣!”
马良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所以此为下策。”
他故意把这个事儿放到最后,就是为了表明自己和李严那样玩弄政治的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