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兴汉室从亭长开始》最新章节。
盐池周边的盐田怕是有数万亩,他刘珩只有区区五亩,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哪里知晓整体的年产量。
“二十万石。”
杨毅伸出两根手指,然后继续问道:“文瑜知道,历朝历代中,这个数字最高时是多少么?”
不等刘珩回答,他便展开其余三根手指,加重语气,“五十万石!施行盐铁专卖时,盐池的年产量是足足五十万石!”
刘珩顿时明白了问题所在。
要知道,盐池附近的盐田数量虽多,但却是有定额的,且全部登记在案。
而官府是怎么收盐税呢?
在市场销售环节征收,并不现实,因为交易场景实在太多了。
因此,只能在生产环节收税。
驻守各个盐场的人也叫盐监,监督盐业生产,确保生产流程合规,防止私制、偷漏。
这种情况下,盐池的年产量会和盐税直接挂钩。
而正常来说,随着制盐技术的更迭进步,太平时节,盐池每年的产盐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那么,也就是说,去年盐池产出二十万石盐是极不正常的。
别说二十万石,低于五十万石都不应该。
所以,事情就很明显了,有人私制、偷漏且数额极大!
三十万差额,从各种意义上讲,都是一件胆大包天的事情。
本朝盐税征收两成。
二十万石盐,盐税是四万石;五十万石盐,盐税则是十万石。
盐价就按一石四百钱算,那么前者征收的盐税是一千六百万钱,后者是四千万钱。
两种产量的盐税差额,是足足两千四百万!
这是什么概念?
河东郡在册人口六十左右万,每年的人头税也才五千万!
想到这里,刘珩大致明白了杨毅的打算。
怪不得虽然都是儒士,但杨毅和刘陶给他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前者更像一个野心勃勃的体制内官僚,也有可能是刘陶隐藏的比较深。
当然了,这并非是在贬低杨毅,相反,刘珩其实比较欣赏这种勇于任事的官僚,即便他的根本目的,大概是为了追寻更高的位子。
他脑子一边快速运转,一边还分出些许精力应付杨毅:
“杨君,我家可一直都是足额缴纳盐税的,从来没有干触犯律法的事情。”
“哈哈,文瑜多想了。”
杨毅笑道:“我可不是来上门问罪的,再说了,五亩盐田每年产出五十石盐,是再合理不过的数字了。”
“杨君明鉴。”
刘珩状似松了口气,好像不经意般问道:“说来我虽然在盐池边长大,却还不清楚谁家盐田比较多呢。”
杨毅目光一闪,笑容不改:“基本都是附近豪族,比如安邑县卫氏、谢县屈氏、猗氏县封氏。对了,还有猗氏县最近几年刚冒出来的程氏!”
程氏。
刘珩心中咀嚼着这两个字,却想不出来河东郡有什么姓程的名人。
与盐有关话题,聊到这里便戛然而止。
双方极有默契地将其完全忽视掉,转而聊起了其他琐事。
又过了一会儿,杨毅提出告辞。
刘珩站在道路一旁,目送车架远去,脸上阴晴不定。
因为他杀了赵谦,所以引来了刘陶和廷尉的人。
后者来到安邑县,惩处了许多官吏,包括上一任的盐官令,所以杨毅才有机会拿到这个空缺。
又因为刘陶和杨赐的关系、和他刘珩的关系,所以杨毅怀着某种目的找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