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兴汉室从亭长开始》最新章节。
数以百万的庞大家产,给了刘珩充足的底气。
尤其那八千多石存粮,看着就让人安心。
因此,招待刘昱几人吃过晚饭后,他便把已经跟自家祖母商议过的想法提了出来。
一共四项:
首先,扩充捕猎队。
扩充对象,是蚩尤里所有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青壮男子。
是否参加,全凭自愿。
一旦加入,轻易不允许退出,且农闲时节必须参加集体操练活动,由周礼等刘珩家里的几个老卒率领。
没有工钱,但集体活动期间管饭。
耗费的粮食,由刘氏主脉提供。
其次,主脉和三个支脉各拿出一些财物,用以聘请医工、购买药草。
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家都会有意识的储存一些常见草药。
里聚的伤员太多,治疗费肯定是一笔大钱,不如集中资源、互通有无。
再次,失去劳动力的家庭,可以向主脉借粮借粮以度过难关,不收利息。
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些家庭的耕种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田地是很娇贵的,不好好伺候,长出来的庄稼就会变得稀少,粮食就会减产。各种支出却不会变少,今年年底,可预计的会有一些家庭入不敷出。
承诺借粮,能最大程度上稳定人心。
最后,刘家坞院内设置私塾,刘昱和刘家的另一个儒士担任塾师。
里聚的所有人,均可入内识字读书。
不仅免收束脩,认识的字数达到一定数量后,甚至还奖励钱粮。
一应花销,也由刘氏主脉提供。
相比于乡里间大多数趁机兼并平民的豪强,刘珩这些提议不可谓不仁慈,尤其最后两项。
借粮之举,对于许多遭受重创的家庭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这个时代底层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其实很差。
因为绝大多数家庭都是靠天吃饭。
大多数家庭一年的收成,基本上只能维持温饱。一旦遇到了什么天灾人祸,比如旱灾、水灾、蝗灾,或者主要劳动力受伤,家中收成就会锐减。如果正好赶上朝廷加征赋税,很多家庭立刻就会破产。
人不吃饭会死,没钱缴纳赋税跟找死没两样,粮食却又减产,怎么办?
只能借。
找谁借?
县府和豪强,都非常愿意借钱借粮。
只是一旦签了借据......
这也是为什么总有这么多流民的根本原因,没办法,没钱缴纳赋税,又不想投身为奴,只能到处流亡。
不然的话,深山老林里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野人、贼匪了。
能够从主脉借到免息粮食,这些面临破产的小门小户可以缓上一大口气。
刘珩倒是有个法子可以一定程度改变这种情况,但现在时机不对,等秋收的时候再说。
至于设置私塾,就更不用说了。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是汉人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道德观念。
但凡有机会,谁不想让子孙后代读书识字,去做官?哪怕只是个微末小吏。
刘烈身上那个邮人身份,算是最低级最低级的小吏了,照样很多人羡慕。
因为职位再低,每个月也有月钱,不比在地里刨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