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尉迟家的傻儿子》最新章节。
尉迟宝琪看过曲辕犁后,站起身来,看着冬日的暖阳,带着金色的希望,温暖着大地,他真准备迎着暖阳,接着跑步。
这时吴老憨脸色凝重的朝尉迟宝琪小声说道:“家主,昨天我去田间,发现了蝗虫的踪迹。”
尉迟宝琪听到这话,眼露寒光,一字一顿的问道:“你确定?”
吴老憨被吓的瑟瑟发抖,这时他才想起来,自己这位家主是上过战场的,“是,小老儿不敢欺瞒家主。”
尉迟宝琪心事重重的跑回骊山尉迟府。片刻功夫,尉迟宝琪骑马,朝着田间而去。
傍晚时分,尉迟宝琪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进入自己的书房。他双眼无神的望着房顶,心里却是苦涩的想着,《贞观政要》内记载的,“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来了。
“郎君,该用饭了。”春桃软糯的声音此时响起。
尉迟宝琪先是无意识的回答一声,“好。”然后脸上慢慢露出坚定之色,“春桃,磨墨,我要写奏疏。”
第二天,拂晓时分,长安的天空宛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深邃而宁静。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这份宁静。尉迟宝琪赶到太极宫门前,向金吾卫禀告,“我要入宫面圣,事情十万火急。”
等了一会儿,一个内侍匆匆跑了过来,“新丰县子,请。”
而此时的太极殿内,长孙无忌正言辞恳切的,请罢右仆射。要么说这长孙无忌宠冠贞观朝呢,这智慧、这为人,有功但不傲,还是兢兢业业办着自己的差事,而且知进退,哪个皇帝会不喜欢?
刚刚议完长孙无忌的事情,张阿难看着门外的小内侍一幅焦急的神情,微微皱了下眉头,朝着李二陛下的位置行了一礼,便绕着太极殿走了出去。
片刻之后,张阿难面色凝重的走进朝堂,他朝李二陛下大礼参拜后,朗声说道:“禀圣人,新丰县子有奏,十万火急。”
李二陛下微微皱了下眉头,开口吩咐道:“宣。”
“宣新丰县子,尉迟宝琪,进殿面圣。”
尉迟宝琪神情肃穆,一脸疲惫的走进太极殿。他走到太极殿中央,大礼参拜后,双手举起一道奏疏,朗声说道:“臣,新丰县子,尉迟宝琪,有奏。”
众位朝臣,看着太极殿中央的那道挺拔身影。只见尉迟宝琪身穿县子朝服,目视前方,但眼睛内的血丝,却让人看着心疼。
李二陛下接过张阿难递过来的奏疏,入眼便是三个大字,《治蝗疏》。李二陛下连奏疏都没有翻看,反而是猛然抬起双眼,目光炯炯的望向尉迟宝琪,“新丰县子,到底发生何事?”
“禀圣人。昨日清晨,臣从吴庄村里正口中得知,田间出现蝗虫。臣不敢懈怠,于昨日一天,查看长安周围,发现田间,全部出现蝗虫踪迹。故上《治蝗疏》,请圣人御览。”
“蝗乃天灾,非人力所及,宜修德以禳之。”这时一道声音传来。
尉迟宝琪眉头紧锁,朝着声音方向望去,入眼便是一位身穿华贵官服,衣冠楚楚且眉清目秀、丰神俊朗的中年男子。尉迟宝琪不禁问道:“敢问阁下,何人?”
“范阳卢氏,卢世矩。”
卢世矩出身卢氏三房,为卢昶后裔。他在史书中,仅一个名字。但和他同样出身卢氏三房的卢挺,却有一个好儿子,就是卢怀慎。卢怀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为兵部侍郎,后改任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卢怀慎为宰相,授为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又兼任吏部尚书。
卢怀慎虽然艰苦朴素,当官也特别地清廉,但在史书中却留下“伴食宰相”这一称谓。而且在唐玄宗时期,山东也发生蝗灾,名相姚崇力主扑杀蝗虫,但另一位宰相卢怀慎却反对捕杀蝗虫,他说蝗虫是天灾,非人力所能制服,而且杀之过多,有伤天和。
尉迟宝琪这是找到卢怀慎反对捕杀蝗虫的根了呀。
“听您这话,蝗灾便不治了?那长安的百姓如何安置?百姓缺粮,就会有许多人卖儿卖女以换取衣粮,又该如何?这个后果,是你轻飘飘一句话,就能承担吗?”尉迟宝琪含怒,大声喝问道。
此时魏征,一脸严肃的走出了队列,他朝着李二陛下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斩钉截铁的说道:“臣,力主治蝗。”
李二陛下翻开了尉迟宝琪的奏疏,上面记载着尉迟宝琪昨夜努力回想古代灭蝗最有效的办法,“夜火埋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