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诡三国》最新章节。
没有惊天动地的鼓号,只有一道尖锐刺耳的铜哨声,如同撕裂布帛,骤然划破黎明的寂静!
几乎在哨音响起的同一刹那——
『轰!轰轰!』
四门六斤火炮几乎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
炮口喷吐出长长的橘红色烈焰,瞬间照亮了炮兵阵地前大片区域!
灼热的气浪裹挟着刺鼻的硝烟猛烈扩散!
四发沉重的实心弹丸,如同死神的请柬,带着精准计算的轨迹,狠狠砸向预定目标!
一发正中乙段垛口后一处堆放着备用箭矢和滚木的角落,瞬间将杂物炸得粉碎横飞!
木屑、碎石、断箭如同致命的霰弹横扫一片!
另外三发则精准地落在乙段周边几处曹军习惯性躲避的浅坑和矮墙附近,巨大的冲击力将泥土、碎石高高抛起,恐怖的动能直接将一段矮墙撞出了一个豁口!
『啊——!』
『骠骑军又开炮了!炮来了!』
『快躲起来!』
土垒后方瞬间炸开了锅!
刚刚被哨声惊醒,尚在迷糊中的曹军兵卒,如同条件反射般,爆发出惊恐的尖叫声。
他们甚至来不及思考为何今天的炮击来得如此之早,身体已经遵循着过去十几天形成的肌肉记忆,像受惊的兔子般,连滚带爬地扑向各自认为『安全』的角落,或是什么坑洞,死死地将脑袋埋下!
整个西垒前沿,在炮击后的几息之间,陷入了一种曹军兵卒本能的,由恐惧所驱动的龟缩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骠骑军在前十几天反复『训练』的结果!
人,都有动物性。
越是下层的民众兵卒,便是越发的失去了人本身的智慧,在统治阶级的要求之下,增强了动物属性,这也就给斐潜创造了机会。
斐潜不仅是利用火炮,训练了自己的手下兵卒,同样也在『训练』着曹操的兵卒。
炮击的硝烟尚未散开,第二轮装填甚至还未开始,西岸的沉寂被彻底打破!
『前进!』
『架桥!快!』
『跑起来!快一点!』
汜水岸边,早已潜伏多时的工兵队率陈戊猛地跃起,嘶声怒吼!
数十名精悍的工兵如同猎豹般冲出,两人一组,半扛半推,将早已准备好的,底部装有滚轮的特制折叠木桥部件,以惊人的速度冲向河滩!
他们选择的路线,正是连日来在『佯攻』掩护下反复碾压、暗中加固过的『硬质通道』!
沉重的木桥部件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飞速滑动,几乎感受不到泥泞的阻滞。
『落位!卡榫!固定!』
陈戊的声音在炮声余韵中依旧清晰。
工兵们动作快如闪电,沉重的部件被精准地推入预设的河床硬地位置,卡榫咬合,粗大的铁钉被重锤狠狠砸入!
不到半刻钟,三道宽近一丈,足以并行通过重装步兵的坚实木桥,如同变魔术般,横跨在早就已经确定好的位置上!
雨季过后水位下降,所以木桥只需要假设在河心淤泥最多的地方就可以了。
就在木桥刚刚落下,还没有完全铺垫好的时候,后方已经传来了惊天动地的怒吼声:『杀——!』
陈戊大叫,『别分心!检查!加固!』
惊天动地的怒吼如同平地惊雷,压过了炮声的余响!
早在后线列阵完毕的两千精锐步卒,如同决堤的洪流,沿着被火炮履带一次又一次压实的地面,通过陈戊等人事先铺垫好规划好的通道,直接冲向水中的木桥!
他们以什为单位,队形严整得如同移动的城墙!
前排刀盾手高举蒙着牛皮的圆盾,后排长枪如林,寒光闪烁!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骠骑军兵卒看起来似乎是散兵线往前冲猪突,但是实际上是按照数条在硝烟和晨光中若隐若现的白色石灰粉,以及相应的角旗所划出的引导在前进!
这些引导线和标志物,正是庞统和手下的军吏,在之前的夜晚里,在无数次的测算,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所勾勒出来的进攻路线!
这个部分的路线,不仅是巧妙地避开了曹军布设的陷坑、铁蒺藜区,以及正面火力最密集的垛口,同时还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部队之间的相互阻碍,拖延,可以让每一支部队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抵达作战地点!
目标就是被标注出来的,土垒乙丙结合部位,以及预设的曹军后援集合点!
刀盾手因为身穿重甲,携带圆盾,所以跑得比较慢,而骑兵显然就是最快的,所以要让多兵种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战斗力,就不是简单的一个『冲啊』的号令就行的……
前线临场协调的责任,就压在了张辽身上。
张辽不免也有了一点紧张,这是他从未有过的感觉,似乎是又一次的回到了他年轻的时候,茫然且兴奋的第一次站在战场上。
他敏感的领悟到,这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在局部战术范围,或者可以称之为在望远镜范围内的战斗模式的巨大改变!
华夏的战争史确实是一部不断适应时代需求、持续改革与进步的壮丽史诗。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军,到了秦汉之时的将领制度,再往后到了府兵制,其实华夏在战争历史上,也是一直都在进步改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每一次重大的军事制度变革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技术水平以及统治者面临的挑战。
华夏春秋『三军』更多是礼制规范下的军队编制象征,其规模和组织形式与贵族分封制紧密相连。兵源主要是国人。西方直至中世纪依旧在玩着类似的这一套模式,并引以自豪。
在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导致军队规模剧增,兵源从国人扩展到野人,甚至出现早期的募兵。这就导致了贵族军权统治的崩落,越来越的平民军事军官进入了指挥阶层,只会扔白手套表演的贵族被撩阴脚撂翻在地。
从此华夏开始发展多兵种协调作战,骑兵开始崭露头角,车、步、骑协同作战日益复杂。
弩等先进武器的普及提高了战斗力,《孙子兵法》等兵书出现,标志着军事思想的高度成熟,强调谋略、情报、后勤、治军等系统性战争观。
秦始皇统一后,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军事体系。彻底废除分封贵族私兵,军队由国家统一掌控。实行普遍征兵制,建立完善的军事指挥系统,由皇帝指派将领进行军事作战的模式成为常见模式。
但是韩信的死,代表了绝对信任的彻底失败。
因此汉代开始分出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形成更系统化的武官体系,实行将兵分离原则,这种军事改革的进步,也就带来了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但是随后也产生了在军队之中的腐败,导致东汉衰败的西羌之乱,就是将领制度腐败的表现,也导致了三国的豪强争霸赛的展开。
而唐代之时,针对东汉末年以来地方豪强私兵化和军阀割据的弊端,沿用了西魏北周时期创立府兵制,使得国家无需负担庞大的常备军军费,也削弱地方割据,有效防止了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府兵制度也同样有致命的弱点……
而后来,如宋代禁军厢军制、明代卫所制,实际上都是在尽力的协调在土地制度、战争形态的变化下的军事适应性与创新,都在为了解决前朝军事制度暴露出的核心问题而努力。
除了辫子朝。
所谓八旗,其实就是走贵族军事的老路子,拿春秋战国的甘蔗渣吃,为了保证甘蔗渣没人抢,还进行种族隔离,分化,殖民,驯养,是为了专门奴役汉民而设计出来的制度,也就是奴隶主军制。
而斐潜对于军事的考虑,就偏向于后世的现代军事理论。
军人,尤其是职业化的军人,和平民百姓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普通百姓,杀人者死,而军人,则是杀人者勋。
在后世之中,大多数都是以职业军人为骨干,以常规义务兵为血肉,而组建起立的战争机器。
因此,斐潜要走后世军制的路子,就必须保证这些『骨干』不会在战争当中大量的折损置换,那就无法让经验保存起来,让这些中低层的军校士官得以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