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上仙,我实在是太想进步了》最新章节。
康熙怒上心头,他知道,这一去,十之八九是回不来了。
他打算一把火直接烧了紫禁城。
自己坐不稳,别人也别想坐进来!
在京城潜伏了多日的洪安通,眼看着血刀老祖那边已经起事,自然也不敢示弱。
趁着清廷中枢一片混乱,他直接撺掇京畿的旗奴和信徒发动起义。
神龙教在北方经营了数十年,民间信徒无数,一朝起事,当真是山崩海啸一般。
近十万旗奴和信徒,对内城发动冲击。
九门提督多隆,暗地里早就降了吴三桂,顺势而为,直接打开城门。
洪安通率领众人杀到皇城根上。
太监总管黄敬,可是无根道人的把兄弟。
有他策应,皇城也很容易就被攻破。
康麻子麻颜大惊,也顾不得纵火掳掠,只得从北安门仓皇出逃。
一行人灰头土脸,行至景山之时,康熙仿佛见到了前朝那个吊死鬼,正冲着他招手。
洪安通控制京城之后,立马向孙晓发去密信。
而孙晓也带着金陵班子,不慌不忙地走水路北上,经由天津卫大沽口,直抵四九城。
说起走水路,朱慈炯那是怕的要命。
若不是孙晓和他同船,他恐怕誓死也不愿北上。
到目前为止,伪清残余力量,已全部缩回了关外。
整个中原大地,重新沐浴在日月光辉之下。
如没有孙晓的神仙光环,在夺回北京城后,恐怕又将是一场诸侯混战。
但此时,四王都恭候孙晓指令。
而西北三将因为豹胎易筋丸的缘故,也完全不敢造次。
如今,群雄翘首以盼,就等待着天佑皇帝吉日禅位了。
朱慈炯对于皇帝之位也并不贪恋,当真是应了那句话,能够光复大明,靠的全是上天庇佑。
只可惜,仙人不是托生在他老朱家。
不过能够驱逐鞑虏、光复大明,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贤婿,你觉得朕什么时候禅位比较合适?”
朱慈炯完全没有架子,也摆不起架子。
这番话,不单是他的意思,也代表着诸侯王。
除去袁承志和温青青之外,咩有人会反对。
孙晓本人对于皇帝倒是没有什么执念,毕竟他迟早都是要回归的。
只不过,以吴家如今的地位和贡献,不做皇帝反而是害了老朱家。
想了想,他才定下基调。
“等到二次北伐之后吧!”
关外,那也是大明故土!日月所照,皆为大明故土!
朱慈炯闻言有些失落,这龙椅坐着烫屁股啊。
一日不让出去,他就一晚睡不好觉。
二次北伐出征前,天佑皇帝祭祀大明太庙,昭告列祖列宗。
在祭祀仪式上,天佑皇帝以上天旨意,列数孙晓不世之功,敕封其为周王。
加九锡、冕十旒、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仪式落成,众人都变得慈眉善目了,朱慈炯这才安心。
天佑元年四月,周王、奉天讨逆总统天下兵马大元帅孙晓,再发《讨蛮夷诏》,要求伪清鞑子束手来降,连带着地图炮还开向了已经统一蒙古诸部的布尔尼,以及一直稳居吐蕃的和硕特汗国。
布尔尼都惊呆了,不是,我也没招你惹你啊?
你们中原汉人不搞内战,联起手来揍我是几个意思?
按照剧本,不是应该诸侯混战才对嘛!
“大师以为,本王应当如何自处?”
草原金帐中,布尔尼恭敬地看向了身披红袍法相庄严的血刀老祖。
血刀老祖轻哼一声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他作甚!”
布尔尼点了点头,大师不愧是大师!
他能有今日成就,全赖血刀老祖相助,因此他对血刀老祖是言听计从。
另一边,康熙率领八旗残部遁回关外之后,迫不及待地就按照孝庄太后的指示,亲自来到了鹿鼎山。
可到了藏宝点,他傻眼了。
“八山一水......”怎么和皇祖母所说的景象完全不一样?
康熙心中升起一股不祥预感。
原本藏宝的山谷已经彻底崩塌,尽是乱石。
他咬咬牙,下令让士兵开始挖掘。
耗费了足足半个月,才清理出藏宝洞入口。
康熙进入其中,差点儿没昏死过去。
原本应该堆满金银珠宝的大厅,此时连一根鸟毛都没有。
而继续往前,他看到了更令人绝望的一幕。
象征着大清龙脉的神龙壁毁了,龙头都碎成了一地渣。
怒不可遏中,康熙大彻大悟:
有人坏了他大清龙脉,是以大清才会劫难重重。
他命令士兵试图修复神龙壁,自然是无济于事。
连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康熙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开始掉小珍珠。
这时,士兵有了新的发现。
是一张纸条。
康熙打开一看:
一行征雁向南飞,八只野猪入关来。
异花夺朱非正色,异种草莽可称王?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郎。
自古胡虏非长运,不信江山不姓唐。
康熙颤抖着手,他这一刻,无比确信一件事。
盗走他大清宝藏,破坏他大清龙脉的,绝对是吴三桂那条老狗!
纵使他恨得咬牙切齿,也无法改变既定事实。
......
不到七日,山海关告破。
清廷最后的擎天玉柱安亲王岳乐战死。
孙晓率领的北伐大军,反向入关。
康熙只能带着八旗残部由盛京再度北狩。
到了吉林,稳了半个月,北伐大军又来了,又跑。
跑到黑龙江,又是半个月,又跑。
跑到了俄罗斯境内。
北大大军终于不再追了。
孙晓是故意的。
他将这群女真赶回深山老林子当野人,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与沙俄的战略缓冲。
重新统一华夏之后,剩下的番邦问题,就交给子孙后代去解决了。
天佑元年十二月,朱慈炯在天坛祭祖,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大明复兴,孙晓居功至伟。
朱慈炯顺应天意,禅位于孙晓。
孙晓三辞三请,最终含泪答应。
“由贤婿你来统帅华夏子民,乃是众望所归,亦是天命所归。”
朱慈炯卸下重担,打算继续过他的富贵王爷生活。
孙晓登基之后,会敕封他为明王,世袭罔替。
并以仙人之名,在吴家留下祖训:
永不削藩。朱家富贵与国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