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佛缘盛世耀明章》最新章节。
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苍龙剑,他垂眸思索片刻,沉声道:
"阴世子谬赞,本司隶公务缠身,诗才早已荒废。"
恒荣听了阴丰的话,若有所思,向身旁的苏叶、张道林、曹大家轻声言道:
“子墨若能压轴登场......"
话音未落,苏叶已抚掌大笑:
"前日在邓氏别院,老夫见他批注《心学》,字字珠玑。
若能借此盛会逼出他的诗作,必成千古绝唱!"
张道林用狼毫蘸墨,在素绢上勾勒出"道法自然"四字,笔尖顿出凌厉锋芒:
"小王爷久未展露诗才,此番定要让大汉的才子们见识见识。"
"小友莫要推辞!"
恒荣拄着鸠杖颤巍巍起身,浑浊的眼中满是期待,
"此次诗会旨在弘扬仁德,你身为朝廷重臣,更应以身作则!"
苏叶捋着山羊胡恳切道:
"前日见你批注《心学》,字字珠玑,定藏锦绣文章!"
张道林甚至将狼毫直接递到他面前:
"老夫听闻小王爷诗才在这大汉无人能及,今天莫让我等期盼之人失望啊!"
子墨抬眸,扫过阴丰得意的嘴脸、郭璜不怀好意的笑容,以及几位大儒眼中的灼灼期盼。
他轻叹一声,起身时玄袍下摆扫过青砖:
"既如此,本司隶便讨教一二。"
莫娜公主呼吸急促,班昭低头掩住泛红的脸颊,淯阳公主攥着绣帕的手微微发抖。
就在子墨刚走到场子中央时,诸葛继亮抢先发难,金丝软鞭"唰"地缠上手腕,摆出随时出击的架势: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刘荆突然抬手轻叩王座扶手,三声响动恰好与诸葛继亮甩出软鞭的破空声重叠。
诸葛继亮旋身应对的瞬间,故意将腰间玉佩晃出一道弧线,那轨迹与刘荆此前在案几上划过的手势如出一辙。
子墨望着天边掠过的雁阵,心中冷笑:原以为点到为止,却不想这琅琊子弟如此狂妄。
他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朗声道: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对仗工整的下联一出,广场上顿时鸦雀无声,唯有雁塔风铃叮咚作响。
诸葛继亮瞳孔骤缩,猛地抽出金丝软鞭:
"春风大雅能容物!"
子墨神色自若,腰间苍龙剑随着转身发出清鸣:
"秋水文章不染尘。"
诸葛继亮额间青筋暴起,突然高声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上联不仅地名重复,更暗含天下通达之意,出得极为刁钻。
子墨微微眯眼,目光扫过长安城中纵横交错的街巷,脑海中飞速思索。片刻后,他朗声道: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下联以当铺相对,"东西"既指方位又指物品,与上联的"南北"相映成趣,工整又巧妙。
随着交锋愈发激烈,诸葛继亮又掷出
"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的刁钻上联。
子墨垂眸思索,腕间竹简硌着手心——这是他平素积累的灵感,本不欲轻易示人。
但见他稍作沉吟,便朗声道:
"二更鼓,两面锣,哐哐哐哐。"
当这绝妙下联出口时,曹大家手中团扇"啪嗒"落地,张道林激动得将狼毫甩在案上。
诸葛继亮踉跄后退,月白锦袍沾满尘土,最终一口鲜血喷出,染红了大雁塔下的青石,好在书童及时上前搀扶才稳住心神。
荀贤见诸葛继亮落败,面色沉静如水,朝子墨深深一揖:
"司隶大人对才卓绝,荀某心服口服。
然诗道浩瀚,敢请以'仁德济世'为题,我们七步成诗,望大人不吝赐教!
"他话音刚落,阴丰便迫不及待地敲响铜锣,刺耳的声响惊起塔檐白鸽。
当荀贤邀子墨七步成诗时,刘荆向诸葛继亮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掌心若隐若现的朱砂印记,正是诸葛家用于"商量大事"的标记。
诸葛继亮瞬间会意,低头整理袖口,将三道褶皱精准对齐,用只有两人能懂的方式回应这份招揽。
荀贤迈出第一步,素衣下摆扫过青砖,清朗之声随之而起:
"圣德昭天地,慈心沐万邦。"
第二步落下时,他望向广场上嬉闹的孩童,续道:
"饥寒凭赈济,疾苦用心扛。"
第三步,他的目光掠过几位鬓角斑白的大儒,
"教化传千古,"
第四步踏在阳光与阴影交界处,
"仁风续八荒。"
第五步,他抬手遥指巍峨的长安城,
"巍巍华夏业,"
第六步转身面向远方山峦,
"永续太平章!"
最后一步定音,全场寂静如夜。
苏叶的山羊胡剧烈颤抖,双手击节赞叹:
"好一个'仁风续八荒'!既有济世胸怀,又含太平愿景,妙哉!"
张道林更是激动地在宣纸上狂草:
"荀氏之才,可安邦定国!"
曹大家眼眶泛红,轻拭眼角:
"此诗将仁德之重、治世之艰,尽融于字里行间。"
刘荆再次起身,亲自走到荀贤面前,有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荀公子大才,不知可愿与本王共图大业?"
荀贤不卑不亢地行礼:"
王爷抬爱,荀某惶恐。然此事事关重大,容荀某慎重考虑。
"郭璜见状,立刻走上前,脸上堆满笑容:
"荀公子何必急着做决定?郭府的大门永远为公子敞开。"
他又转向诸葛继亮,
"诸葛兄,咱们改日再好好聊聊?"
诸葛继亮看了看刘荆,又看了看郭璜,嘴角微微上扬,不置可否。
子墨望着荀贤微微起伏的胸膛,心中暗自赞赏。
这位颖川才子不仅才思敏捷,更难得的是诗中那份心怀天下的赤诚。
他深吸一口气,迈出第一步,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与荀贤的诗作一同铺展在大雁塔下。
第二步落下时,他的目光扫过塔下熙熙攘攘的百姓,孩童嬉笑追逐,老者安详对弈,一幅盛世图景跃入眼帘。
第三步甫一踏定,子墨开口吟诵,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苍凉雄浑的声音在大雁塔下回荡,仿佛将众人带入了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乱世,又将对仁德治世的渴望尽数道尽。
荀贤面色骤变,手中竹简"啪嗒"坠地。他难以置信地望着子墨,七步之期竟只走三步荀贤面色骤变,手中竹简"啪嗒"坠地。
他难以置信地望着子墨,七步之期竟只走三步便成千古绝唱,这等才思,当真是旷古烁今!
苏叶手中的羊毫在宣纸上晕开墨团,曹大家用帕子捂住颤抖的唇,班昭的团扇停在半空,淯阳公主眼眶泛红,莫娜公主的绿松石项链随着急促的呼吸晃动。
恒荣突然踉跄起身,鸠杖撞在青玉案上发出巨响。
老人浑浊的泪水滚滚而下,沾湿了雪白长须:
“荀公子之诗,言大汉仁德治世之愿景,如明灯引航,心怀苍生,诚为佳作。
然司隶大人之诗,立意更甚,叹先辈以命血换得今日太平,救万民于水火,方有吾等仁德之盛世。此中深意,发人深省,实乃警醒吾辈,当珍惜来之不易之盛景,以先辈为范,弘仁德之道,兴大汉之业。
今得闻此二诗,实乃吾等之幸,大汉之幸也!”
"此诗......此诗当刻于石碑,传之万代!陛下若见,必叹'吾朝有此子,如高祖得子房!'"
他颤巍巍走向子墨,干枯的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臂,仿佛握住了大汉文脉的传承。
楚王刘英看着这一幕,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身后的巴桑顿珠双手合十,低声念诵经文,眼中闪烁着危险而又惊诧的光芒。
就在方才,他身边的两位法王用黑渡密咒试探子墨的护身光罩,竟如泥牛入海,消散在子墨周身流转的七星天珠光晕中。而子墨本人却毫无察觉。
诗会散场时分,暮色给大雁塔镀上一层血色。
诸葛继亮在人群中与广陵王刘荆擦肩而过,袖中悄然多了一枚刻着"子夜来府一聚"的竹简。刘荆离去时故意放慢脚步,玄袍下摆扫过诸葛继亮脚边,带起一片枯叶,在地上划出蜿蜒的轨迹,恰似两人之间隐秘的盟约。
当晚,诸葛继亮独坐书房,摩挲着虎符上的纹路,想起白天诗会中与刘荆的种种默契暗语,嘴角不自觉上扬。
窗外秋风掠过屋檐,带着几分肃杀之气,他朝着广陵王刘荆的别院而去。却也昭示着一场足以撼动天下的棋局,正在缓缓拉开帷幕。而他,已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