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三国志,刘辩乱汉登帝位

第11章 英才文若(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手握三国志,刘辩乱汉登帝位》最新章节。

送走四大世家后,刘辩挥退了身边的宦官和宫女,大殿内仅剩下他与荀彧、荀攸二人。

刘辩特意吩咐将大殿的门关上。阳光透过窗户洒落进来,昏暗地照在荀彧和荀攸的脸上。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楠木香气。荀彧站在一旁,暗暗地吞了口口水。

按照往常,刘辩今日将二人提拔为内官司,荀彧并没有感到意外。

只是升官之后,又加侍中衔,这意味着他从少府下掌管笔墨的一个小官,一跃成为了天子近臣,可以随意出入宫闱。

此刻,静悄悄的大殿上只有皇帝与他们叔侄二人,连宦官都被屏退了出去。

很明显,天子有密事要托付给他们!

会是什么事呢?荀彧暗暗思忖。

如今十常侍已灭,所谓余党,基本都是酒囊饭袋之辈,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

大将军何进,身为外戚,生前在朝中有势力,但身死道消,朝会之中没人进言加爵加谥,可见他手下的人也都离心离德,不足为惧。

难道是黄巾军、白波军?

但这是战事,自己一介文臣而已,朝中怎么排也排不到自己啊。

莫非真要监察宦官?荀彧相信,敢在大乱之后,群臣之前,训斥董卓的刘辩,绝对没有这么傻。

对!董卓!

荀彧一瞬之间,便已猜到了刘辩的心事。

随即,刘辩为何下求贤令,设内官司等事,荀彧也都明悟了过来。

刘辩见荀彧二人没说话,自己也坐在大殿中央,一言未发。

他非常欣赏荀彧叔侄二人,尤其是从某些典籍中看到的二人的表现,堪称兴邦定国的良臣。

然而,正因为两人胸藏锦绣,此时的刘辩也更为担心。

毕竟,此时的两人还没经历过那典籍中所写的董卓之乱,现在的两人,并非是后来谋定天下的大臣,只是初入朝堂的世家子弟。

汉末战乱,朝廷凋敝,袁绍所领的世家已成败局,二人才辅佐曹操。

如今大乱未起,朝廷未衰,二人出身世家,这条心到底是在自己这边还是在荀家那边,刘辩的心里忐忑不安。

如果二人与自己同心,自不必说。如果与世家荀家同心呢?

到时恐怕整个内官司,又变成了郎官一般,全由世家掌控。

良久,刘辩语气轻和地道:“文若,公达,此间屋中只有我等三人,卿不必拘束,如坐自便即可。”

刘辩虽然语调温柔,但二人尚不敢忘君臣之礼,跪地叩谢后,方才入座。

刘辩心中暗暗叹气,看来两人对自己还有戒心,要打消二人的顾虑,乃是长久之计。

“文若,公达,今设内官司,特设二人为司正、司丞,二人可知所为何事?”

荀彧面带恭敬道:“保家国社稷,纳天下志士。”

“呵呵,详细些。”

刘辩故意这么问荀彧,原因很简单,如果荀彧说的是什么公忠体国的套话,那就是与世家同心;

如果荀彧说的有关董卓,那便是与自己同心。

当然,如果荀彧猜不到自己问的是董卓的事,那就证明那些典籍不过是夸大其词,找个理由,继续打发他回去当守宫令就是了。

刘辩笑眯眯地看向荀彧,荀彧仔细地观察着刘辩的表情。良久,咬了咬牙,沉声道:“定西凉无虞!”

果然是聪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关于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陈平本想活的平凡一点,娇妻美妾,醉酒当歌,岂不美哉?奈何总有贼人想害他,为了守住这一切,只能奋起反抗。皇位是我的,几位哥哥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北原蛮子犯边,来了就别回去了。东赵公主是天下第一美人?抢了。
妖医的一刀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人在震旦,立志抗混
关于人在震旦,立志抗混:刘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人叫自己少主。少主?看来这把稳了,直接躺平过二世祖日子就行了。馄饨?煎鸡?哎呦美食还挺多,看来百姓富足,还没有战乱等等,你说那个馄饨会冒蓝火?看着城墙下的奸奇大军,刘璃意识到自己穿越进了最坏的世界。但……我要抗混!我要阻止终焉之时!我想活着!刘璃在内心疯狂呐喊,但此刻的震旦五龙分治,四方诸侯各怀鬼胎,更有奸奇份子与玉血族暗中破坏,他该如何让
香椿火鸡面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