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通往母亲的桥》最新章节。
横州火车东站始建于1935年10月,隶属于粤汉铁路,当时,国民政府副总统曾亲临现场揭幕剪彩,可谓一大壮举。
然而建成后不到一年,抗日战争就爆发了,粤汉铁路随即成为后方与抗日前线的重要运输通道,横州站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度曾是全国三大交通枢纽之一。
太平洋战场爆发之后,日本自中途岛战役以来,失利不断,不仅海上运输补给受到美军的压制,甚至日本本土也成了美国在华空军的袭击范围。
为了阻止这一切,日军大本营立即调整了中国战场的作战方针,研究制定了“一号作战”计划。
所谓“一号作战”计划也被称为“打通大陆作战”,其中就包括打通湘桂及粤汉两线,攻占作为交通枢纽的横州。
尤其是长沙失守之后,日军的轰炸机便开始对横州境内展开了前期的大规模空袭,城市遭到了巨大破坏,而百姓死伤无数。
魏宇此刻就站在了同样遭受炸弹袭击的横州火车站站房楼前。
站房楼一共三层,外部整体为白色,一楼为进站口以及候车大厅,此时大门紧闭。
大门外是一排自上而下的水泥台阶。
台阶坑洼,水泥破碎,植物烧秃,焦土弥漫——那是拜之前在桥上见到的那些Ki-21陆航九七式中型轰炸机所赐。
这款盟军代号为“莎莉”的轰炸机,是二战期间日本陆军最好的轰炸机之一,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站房三楼的外墙被炸缺了一口,像是被咬了一口的奶油蛋糕。
“蛋糕”上有一台大型机械时钟作为点缀,此时依然运转着,显示时间为11点15分,与魏宇手腕上的手表时间一致,刚才那顿折腾已经耗去了四分之一的任务时间。
事不宜迟。他抱着怀里的婴儿,绕过车站广场,走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街,朝火车站后方的铁路职工家属生活区——铁东区而去。
这个铁东区对魏宇而言并不陌生,因为这是按照他自己的人生经验设计的。
在六岁之前,他经常跟随母亲一起来到这里。
他母亲年轻时毕业于师范学校,而后成了一名幼儿园教师,直到后来还做到了幼儿园园长的职务,而她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就是在铁道幼儿园渡过的。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魏宇还处在上幼儿园的年纪,为了方便,母亲便将他也安排在了自己工作的地方,上班的同时也能照顾自己的孩子。
他隐约记得,几乎每个上学日,他都要坐上母亲的自行车前杠上的黄色小藤椅里,头上裹着围巾,肉肉的双手扶着面前的不锈钢笼头,摇摇晃晃地从湘江西边的家中跨江去往江东区的铁道幼儿园。
在清晨的湘江大桥上,母亲脚下蹬着自行车,嘴里唱着孟庭苇的歌,歌声甜美,生生将困得迷迷糊糊的小魏宇唤醒,于是就跟着哼唱。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这一路上差不多要半个小时。
但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他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仿佛只要唱几首歌就到了。
有的时候,恰好大桥的下方有火车经过,轰隆隆,声响盖过了他们的歌声,桥身也随之一阵晃动,母亲便会干脆停下来,脚踮地,指着远处。
“快看!”母亲兴奋地喊道。
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一轮新日在远处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江面,波光潋滟,美不胜收。
多年后,想起这个童年的画面,魏宇仍然会眼眶湿润,内心充满了感动。
等火车彻底过去之后,母亲就再次蹬起自行车的脚踏板,朝前驶去。
当自行车驶入铁路家属区,就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小型城市。
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建设这座重要的铁路枢纽,许多人背井离乡,从北方而来,工作与生活皆扎根于此,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社会。
这里不仅有食堂,商店,剧院,医院以及学校,魏宇记得,甚至他们还形成了一套专属语言系统——所有的铁路职工和他们孩子都说一口音调抑扬顿挫的塑料普通话,听上去颇为古怪而有趣。
不过他并没有在这里交上朋友,因为没过多久,他就回到了自己家附近的划片小学就读,从此以后没有再来过这里。
直到现在。
一次往前数十年的游戏穿越拯救之旅。
现在,化身阿彭外公的他,开始对照片里的那个名叫李爱华的女人产生了好奇。
她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种游戏中的幻象会带领他在历史深处遇见某种失去已久的真相吗?
一扇嵌在墙上的玻璃窗迫使他停下了脚步。
破碎的镜面上显现出了一个陌生人的样貌。
那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人,样貌俊朗,身形挺拔,穿着土黄色的军装,戴着钢盔,怀里抱着一个红色的婴儿襁褓。
这就是现在的我吗?
这就是阿彭外公年轻时的模样?
怎么长得这么帅……
他对着镜子摆了几个POSE,自我陶醉了一番,然后迅速收起了耍帅的表情。
原来当个帅哥是这么地……爽!
可惜的是,时间不允许他多作停留。
几分钟后,他来到了铁路职工家属生活区的大门口。
门楣上有一个铁艺的火车头标志,下方大门敞开,门口的传达室无人值守,一条平坦的道路往里延伸,通往危险未知的城邦。
他朝里走去。
一路上同样空荡,但出乎意料的是,日军的轰炸机竟然错过了这里,厂区内不仅建筑物完好无损,甚至还有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