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子龙七进七出扬名立万

第419章 小小阿斗,苦读中…(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随子龙七进七出扬名立万》最新章节。

杨翦见刘禅如此认真的模样。

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看来这刘禅,并不是不可教也,而是无人去引导罢了。

毕竟‘以前’的刘禅,是因为刘备、诸葛亮等人公务繁忙。

而不可教之,否则岂能被后世人称之为:

扶不起的阿斗。

殊不知诸葛亮死后,刘禅带着陷入泥潭沼泽般的汉室。

苦苦支撑数十年之久。

有人说,刘禅是拿着出师表,才坚持下去的。

毕竟除了阿斗。

没有那个帝王。

会像阿斗一样,都拥有一个像诸葛亮那样的相父!

而现在不过十三的阿斗,也正是好好教导的年纪。

这时,刘禅拱手,问:“姐夫,若是不顾百姓,将会如何?”

杨翦想了想,反问:“不知禅儿可知大泽乡起义?”

刘禅点头:“禅儿在史书上,见到过。”

杨翦继续问道:“那数十年前,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呢?”

刘禅点头:“禅儿知晓,曾听诸葛军师提起,黄巾之乱皆因灵帝而起。”

杨翦继续问:“那禅儿,可知他们为什么要起义?”

刘禅摇头:“姐夫,禅儿不知。”

杨翦缓缓开口:“禅儿知史书,那可知大泽乡起义,是从秦王朝,秦二世时开始?”

刘禅疑惑:“还请姐夫细说告知。”

杨翦点点头,缓缓道:“禅儿,事情起因是秦王朝,始皇帝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

等到了二世即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夫,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这座坟开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

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然后将始皇帝葬在那里。安葬完后,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坟,还叫工匠在墓穴里装了杀人的陷阱,最后竟残酷地把所有造坟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让一个人出来。

大坟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秦王朝口不过二千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且不概幼儿和妇女。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刘禅算是听明白了:“所以大泽乡起义,是因秦二世。”

杨翦缓缓点头:“不错,君不贤则民心变,秦二世不顾百姓死活,自然便引发了民变,当时起义以陈胜吴广为首,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禅看着杨翦,问道:“姐夫,这么说,黄巾起义也是因灵帝待百姓不公,因此百姓怨声四起,在张角鼓动下,起义反抗?”

杨翦微微点头:“正是如此,否则好端端的,为何要起义呢。”

刘禅缓缓低头,沉默不语。

杨翦看着刘禅,道:“禅儿往后是要继父亲之位的,可不能像秦二世,灵帝那样。”

刘禅抬起头,眸光坚定:“姐夫放心,禅儿绝不学他们!”

杨翦笑了,摸了摸刘禅等脑袋:“结姐夫相信禅儿。”

见杨翦露出笑容。

刘禅也跟着笑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姐夫,很有趣。

比起一些古板的教书先生。

刘禅是宁愿听他这个姐夫,为他授课。

时间缓缓流逝。

很快便到了夜里。

邓艾、姜维策马出军营,缓缓前往镇北将军府。

求支持,求催更,感谢——!!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原神:携带巨人之力在提瓦特塔塔
原神:携带巨人之力在提瓦特塔塔
关于原神:携带巨人之力在提瓦特塔塔:一名人类携带巨人之力穿越提瓦特,而且名字叫艾伦,结识了众多角色,降魔大圣魈是我的师傅后面成为愚人众执行官第十二席。神秘的黑暗之权柄,无数秘密的提瓦特,惊天的阴谋,天空之上,王冠之人是死是生,谁又才是阴谋的推动着,谁又是阴谋的执行者。凝光:你想不想成为新的岩神。艾伦,我不想,但是我推荐个人,钟离,这个人不错,肯定能当好岩神。简介无力,移步正文
言捷
从总旗到帝王
从总旗到帝王
关于从总旗到帝王:刚刚步入大学的青年屌丝,一次闯红灯被车撞到穿越,在人吃人的明朝末年,从一个孤儿做到卫所总旗、百户、千户、指挥使……,每走一步都是杀机四伏,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最高!他这一辈子如履薄冰,能否走到对岸!
孤独懒人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关于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开局无限流,先穿越哈利波特搞点底蕴,后续慢慢发展,解开更多的秘密,开始飞跃各种时空!一个平凡世界的宅男,在哈利波特世界,贵族开局,经过囤囤囤囤的一顿操作,解开了很多未知的秘密.......第二个世界待定,大纲只写了第一个世界,第二个世界确定了在写第二个世界大纲......
贾家庄主
火影:从神威开始的新火影
火影:从神威开始的新火影
穿越+系统+单女主死亡后穿越到火影世界成为宇智波带土,解锁系统替他赎罪将火影忍者世界改变成梦中美好的样子开局先嘎团藏,最详细的火影时间线奉上
蜗食泥巴巴
红楼大官人
红楼大官人
穿入红楼梦,冒充贾雨村。四大家族如尘土,王孙公子莫张狂。十二金钗应无恙,红绡帐底卧鸳鸯。
万里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