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屠夫

第220章 军中冲突(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五胡屠夫》最新章节。

当日,冉闵和野王十八骑来到轵关,而后看望并安慰了雪晴一番,这才直向灞上而去。

众人来到黄河边上,只见那里早早地停靠着10艘小船。

冉闵和野王十八骑依次上船,分为两拨,渡过岸去。

而后沿着崤函古道,一路向西,到达潼关。

此时的潼关为秦国所占领,冉闵众人无法,只好利用夜色,乘坐小船经过风凌渡,转向黄河的北岸,绕过潼关。

其后再次渡过黄河,直向长安而来。

桓温兵临长安城下,秦军的主力都部署在长安附近,潼关之中仅有千余人把守,防守也不甚严密。

其它州县更是无重兵把守。

冉闵及野王十八骑绕开县城,专走农村小道。

田野之中,小麦绿悠悠一片,老农正身穿破烂麻布短衣,在田中挥锄铲草。

此时虽然战争已经爆发,但百姓们对此并不关心,战争也未涉及到偏远的农民百姓。

两日之后,冉闵及野王十八骑已经来到灞上。

灞上,桓温大军从山中砍来树木,结成木栏营障,并在营障之外挖掘壕沟。

冉闵一路走来,见桓温大军并无进攻之势,而是与秦国军队双方对峙,心中甚是疑惑。

来到军营,早早地有人在那里等候。

“晋镇蛮护军桓冲见过天王!”

桓冲今年26岁,生得伟岸大方,自幼喜欢武艺和兵法,在桓温的众兄弟之中,也以桓冲才华最为渊博,颇有军事才干,于是很受桓温的器重。

冉闵见桓冲语气生硬,态度高傲,对自己不冷不热,心中很是不爽。

“请——”

冉闵身骑战马,右手一挥,请桓冲带路。

桓冲见冉闵并没有下马,于是迟疑片刻,说道:“请天王下马随我入营!”

冉闵冷哼一声,沉声说道:

“军营之中,甲戈不卸,难道你不知道?”

桓冲听罢,心中一愣,生气地喝道:

“中军重地,不带刀戈,不得骑马,此乃军纪,难道天王不知?”

此处营区乃是桓温的中军帐所在,中军之中不得骑马,这是军中规矩。

中军之中,若是有人骑马,心生歹意,驱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中军帐,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自古以来,例朝例代都有规矩,中军之中除信使、探马、斥候、亲兵之外,他人一律不得骑马。

这些道理冉闵自然知道,但是冉闵看到桓冲高傲的态度,心中生气,而且他也不想被桓温瞧不起,所以这才故意不下马。

冉闵听罢,再次冷声说道:“我冉闵乃是堂堂大魏皇帝,纵横天下,无所阻拦,岂可步行前去见你家将军?”

桓冲见冉闵脸露凶相,面带杀气,大有一言不合便刀戈相见之势,于是再次一愣,心道:

“人人皆言冉闵桀骜不逊,今日看来,果真如此!

如今我奉兄长之命在此迎接,若是双方发生冲突,只怕会坏了大事,引得兄长不悦。”

“哼!”

桓冲冷哼一声,转身便走。

冉闵见状,冷笑一声,遂带野王十八骑骑马入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