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荆州少主

第394章 广陵之交,曹仁自刎(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荆州少主》最新章节。

曹仁与曹洪虽然只是堂兄弟。

但两人年龄相仿,自幼便在一起长大,感情非常深厚。

而且起兵之后,他们作为曹操左膀右臂,互相支持配合,又多了几分军旅之情。

如今曹仁骤然听到堂弟被杀,他顿感无法接受,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城墙。

只见堂弟曹洪的人头,此时正随意的挑在一根长矛上。

那人头瞪大眼睛,须发喷张,死不瞑目。

而尸首却不知道在哪里。

“子廉……”曹仁气的一拳锤在垛口上,心中悲从中来,失声痛哭道:“贤弟,何人将你残害至此?

为兄拼得这条性命,也要给你报仇!

来人,点齐军马,随我杀出去,将子廉首级抢回来安葬。”

此时他已经气糊涂了。

只想率军冲出去,跟荆州军拼命。

旁边被绑了数日的陈登糜竺等人,虽已经蓬头垢面,神情困顿,但却露出会心的微笑。

看这情形,曹军覆没只在单膝之间。

“将军且慢!”

这时程昱赶忙拦住曹仁道:“如今军兵士气低落,将军率军出城,岂不自投罗网?”

曹仁锤着胸口道:“子廉身首异处,我身为兄长,不能为他报仇,还有何面目活在人世间?

子廉战死,掘堤之策已然失败。

眼见敌军近日即将冲上城头,难道还有回天之术不成?”

程昱把曹仁拉到一旁,小声道:“子孝将军,请以大局为重。

子廉战死,的确令人心痛,但莫要忘记,将军身负主公重托,岂能轻言战死?”

曹仁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缓缓道:“事已至此,仲德难道还有守城之策?”

程昱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绝望,看这远处无数百姓,像工兵蚁一样,来来回回搬土,日夜不停。

如今土堆距离城头已经不足六尺。

成年人站在土堆上,只需轻轻一跃,便能爬上城墙。

但刘琦还未下令攻城,显然是想等到,完全堆平之时再战。

程昱叹口气道:“至于守城,程某已无计可施。

但将军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荆州军杀入城内,对将军开刀问斩?

与其如此,还不如遴选部分军兵,从北门杀出,作为疑兵。

然后将军亲率军马,绕道广陵,或许还有能到达青州之机。”

曹仁迟疑道:“仲德之意,是让曹某弃城而逃?”

程昱道:“战死无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只要能保得性命,或许还有东山再起之可能。

否则将军麾下数万之军,便只能束手就擒。”

曹仁想了想,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已经没有多少选择。

死守是死路一条,麾下这数万大军,对刘琦造不成任何伤害。

还不如听从程昱之言,留一条退路,保留有生力量。

将来或许还有为兄长效忠的机会。

“就依仲德之言,”曹仁点了点头,又斜了一眼绑缚的众士绅,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凶光道:“反正他们又不肯效忠于曹某。

临走之前,不如将这些人尽数屠杀!”

“罢了!”

程昱摇了摇头道:“多杀这些人,除了增加仇恨,别无半点用处。

还是留他们一命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关于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大明已成历史,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附身到流亡吕宋的亡明皇孙朱和埸身上。最初,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朱和埸迷茫而丧气。然后……“帝国崛起系统已上线……“恭喜宿主获得系统全面强化!“恭喜宿主获得大明神机营官兵500人!全员配备米尼步枪。“恭喜宿主获得米尼步枪全套制造图纸。……在从系统获取高尖端武器的同时,朱和埸开展工业革命,大力发展军事科技,
咸鱼太暴躁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简介: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动漫女主小智的旅行结束,给我们留下无数遗憾少年意外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成为小智。他以神奇宝贝大师为目标横扫各大联盟,结识各地区女主,留下一场无憾之旅。
无聊的青铜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