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鹿鼎记,韦小宝成神

第475章 万寿节太和殿(一)(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鹿鼎记,韦小宝成神》最新章节。

明珠听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数落道:

“我说李大人呐,您莫不是读书读傻了?居然想跟一个三岁小孩儿讲什么大道理!

要知道,那常仪公主的父亲可是韦晓宝——天地联邦的大统帅啊!人家手中掌控着铁甲舰,到时候,他可不会跟您慢条斯理地讲道理,而是会直接用炮弹来让你心服口服!”

“哼,今天之日我定要禀明皇上,还我一个公道!”李光地说道。

“李老弟你就省省吧,不想被皇上骂你就去,别怪老哥我没提醒你。”

明珠说完,看了看李光地的八抬大轿都散了架,又怜悯的说道:“上我的轿子吧,咱们一块走,今天可是万寿节大朝,迟到了要犯圣威的。”

午门已经排成了长队,随从们只能在五门外的广场上等候,官员们正在排队接受检查。

建宁公主牵着双双的手,在众多官员的目送下,径直走到午门口,掏出公主腰牌给守卫晃了晃,直接就进去了。

从巍峨庄严的午门缓缓地往里走去,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气势恢宏的太和殿。

这座宫殿又被人们俗称为金銮殿,乃是皇帝上朝时接见百官的重要场所。

今日恰逢大朝之期,按照规定,只有那些身居一、二品高位的大员以及王公贵胄才有资格踏入这大殿之中。

而其他官员,则需根据自身的品阶依次顺着殿门外宽阔的阶梯前往广场站立。

此刻,距离清晨五点钟——也就是大朝正式开始的时间,只剩下短短一刻钟了。

抬头望去,天空已然微微泛出了鱼肚白色,美丽的朝霞也如同仙女手中挥舞的彩绸一般,渐渐地在遥远的东方天际显现出来。

建宁公主牵着双双走进了太和殿内。

只见殿里早已到达的文武百官们,皆已整齐划一地分班站列完毕。

那些威风凛凛的武将们,按照八旗、汉营以及水师的不同编制,在大殿左侧排成了三个笔直的纵队;

另一边,文官们则依照六部的划分,井然有序地在右侧站成了六个纵队。

此外,诸位亲王和功勋贵族们则分立两旁,各自站成了两排。

双双身为正黄旗汉营护农军都统,自然站在了武将队列较为靠前的显眼位置之上。

与此同时,建宁公主作为掌管农业事务的大司农,其所在的司农一职虽然是户部下属的第一大部司,但要知道整个大清六部加起来可是足足有五十三个司呢!

建宁所处的位置稍显靠后,居于户部尚书以及右右侍郎之后,但即便如此,其所在之处仍属较为靠前之位。

然而户部尚书余成龙此人甚为识趣且礼数周全,他毕恭毕敬地恳请建宁公主移步至户部领衔的首位之上。

尽管建宁心有顾虑,唯恐此举招致皇帝哥哥的斥责,故而起初坚决不肯站到那第一排显眼的位置。

可面对余成龙言辞恳切地苦苦相劝,建宁终究还是应允下来,移步至了户部尚书身后第二排的位置。

五时整,盛大而庄重的大朝会正式拉开帷幕。

所谓朝会,顾名思义便是于清晨时分召开的会议。通常而言,大朝会只会在一些特定的重要节日举行,例如元旦佳节、皇帝陛下的万寿之辰以及冬至时节等。

值得一提的是,大朝会所涉及的事务往往并非那些关乎政务或军务的重大事件。

而在这万寿节的大朝会当天,皇帝更是需要早早起身。先是前往天坛虔诚地祭天告祖,随后于五时正准时抵达太和殿,在此接受满朝文武官员们的朝拜行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关于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陈平本想活的平凡一点,娇妻美妾,醉酒当歌,岂不美哉?奈何总有贼人想害他,为了守住这一切,只能奋起反抗。皇位是我的,几位哥哥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北原蛮子犯边,来了就别回去了。东赵公主是天下第一美人?抢了。
妖医的一刀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明末黑太子
明末黑太子
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奸相主政,党争不断,勋贵贪腐,藩王暴敛,国库告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边塞危急,风卷狼烟,强虏铁蹄,频频叩关,朝廷兢惧,社稷将倾,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行将覆灭……
牛笔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