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年那时的青春》最新章节。
做好知识产权销售,核心在于平衡专业性与客户需求——既要用专业能力建立信任,又要精准挖掘客户对知识产权的真实需求(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需要”)。结合知识产权行业的特殊性(强法律属性、高信息差、长期服务属性),可以从以下7个维度切入:
一、夯实专业基础:成为“半个专家”,打破信息差
知识产权销售的核心壁垒在于其专业性,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对于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领域的知识往往了解有限,甚至可能存在误解,认为在这些方面花钱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就显得尤为关键。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才能准确地向客户解释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价值,消除他们的疑虑和误解。
当销售人员能够以专业的态度和深入的见解与客户进行沟通时,客户会更容易对其产生信任感。他们会相信销售人员所提供的信息是准确可靠的,并且能够为他们的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
因此,对于知识产权销售来说,专业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建立客户信任的基石。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 吃透核心知识:
至少掌握: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区别、申请流程、年费规则、侵权判定逻辑)、商标(注册流程、分类选择、撤三风险、国际注册途径如马德里体系)、版权(作品类型、登记意义、维权范围)等基础概念;了解不同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实际价值(如专利可用于融资、高企认定,商标是品牌保护的核心,版权可快速确权)。
举例:当客户问“我做小作坊,需要注册商标吗?”,你能明确回答:“哪怕规模小,商标是防止别人仿冒你的招牌(比如别人抢注后反过来告你侵权),而且未来想做连锁、进电商平台(如天猫要求商标),没商标会很被动。”
- 熟悉政策与行业规则:
各地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都出台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补贴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水平。例如,许多地方政府会对企业申请专利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等多项政策支持。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专利数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说,企业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有效专利,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
科创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核心专利也有一定的要求。科创板上市的企业通常需要具备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并且这些专利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
这些“利益点”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申请专利,企业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还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同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创板上市的要求,也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例如,对于一家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来说,如果能够申请3项实用新型专利,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技术,还可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一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将从25%降低到15%,这将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税收支出。相比之下,申请专利的费用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和利用这些“利益点”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规划知识产权战略,积极申请专利,以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利益。
- 积累典型案例:
收集行业内的正反案例(如“某奶茶店因没注册商标,被山寨品牌抢注后被迫改名,损失百万”“某科技公司靠10项核心专利获得千万融资”),用具体故事替代抽象理论,让客户直观感受到“有”和“没有”的区别。
二、精准定位客户:找到“需要”而非“想要”的人
在知识产权领域,客户群体主要是以企业为主导,其占比高达 90%以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存在即时的知识产权需求。因此,为了提高拓展客户的效率和成功率,我们有必要按照“行业+发展阶段”的标准来进行精准筛选,从而避免盲目地去开拓客户。
- 按行业划分:
- 高研发行业(如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核心需求是专利布局(保护技术、防止被侵权、建立技术壁垒)、专利导航(规避研发风险)。
- 消费/零售行业(如餐饮、服装、美妆):核心需求是商标全类保护(防止他人抢注近似商标)、版权登记(包装设计、宣传文案的保护)。
- 外贸/跨境企业:核心需求是商标国际注册(如出口欧美需注册欧盟商标,避免在当地被抢注)、专利国际申请(通过PCT进入目标市场)。
- 初创企业(尤其是科技型):核心需求是基础确权(先注册核心商标、申请核心专利,避免后期扩张时被“卡脖子”)。
- 按企业发展阶段划分:
- 0-3年初创期:重点推“基础保护包”(如1个核心商标+1-2项关键专利),强调“低成本规避高风险”。
- 3-10年成长期:重点推“布局升级”(如商标全类注册、专利组合申请、版权登记全覆盖),结合其融资、扩产需求,说明“知识产权是企业估值的加分项”。
- 10年以上成熟期:重点推“维权与运营”(如专利侵权诉讼、商标撤三应对、专利许可/转让变现),解决其“被侵权”或“闲置知识产权变现”的痛点。
三、挖掘需求:从“客户说不要”到“客户主动要”
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态度往往是比较消极和被动的。他们并没有将知识产权视为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甚至会觉得在这方面投入资金是一种浪费。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企业在面对知识产权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行推销自己的产品,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可能会引起客户的反感。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方式,帮助客户自己去认识到他们对知识产权的实际需求。
例如,我们可以先向客户提出一些关于他们企业发展战略、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这些问题与知识产权之间的潜在联系。然后,再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数据展示,让客户直观地感受到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这样的方式,客户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需求,并主动寻求相关的解决方案。而我们作为提供知识产权产品和服务的一方,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双方的共赢。
- 用“痛点提问”唤醒危机意识:
针对不同场景设计问题:
- 对没注册商标的企业:“您的品牌名现在挺火,如果有同行在其他城市用一模一样的名字开店,甚至注册了商标,您觉得客户会认错吗?到时候您想维权,可能反而会被说侵权,这种情况我们遇到过不少。”
- 对有技术但没申请专利的企业:“您投入这么多研发的技术,如果被竞争对手仿冒,您能阻止吗?没专利的话,法律上很难界定‘谁先发明’,最后可能辛苦研发的成果成了别人的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