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最新章节。
他们又进一步打听了霖海府内的大户人家,数日之后,景先生、宿先生等人率领的大部队抵达。
林祥也随同他们一同出现。
府衙早已接到省里下发的红头文件,知晓新任同知的大致到任时间,因此早有人在城门等候。他们一入城,便有人上前引路,另有人火速赶往府衙通报。
知府大人因病告假,但同知与通判等人均在府衙。
路同知虽需回乡守孝,但在接任者到来之前,他仍需处理未尽的公务。
为了在新长官面前留下好印象,府衙上下已整饬一新。
这几日,消息灵通之人,如姚通判,已率先得知新同知的身世背景。
其父乃正三品的工部侍郎。
而这位新同知,乃是本年新科状元,年仅十七岁。
得知此消息时,姚通判险些落泪。
他年已四十九,三十多岁才考中二甲进士,历经十五年才爬到如今的正六品通判之位。
而这位林同知呢?
刚考中状元,便是从六品官职,短短数月,便升至正五品,成了他的上司!
他这些年莫非都活到狗身上了?
路同知得知此消息时虽比姚通判稍晚,但震撼程度却丝毫不减。
然而,无论内心如何震撼,他都必须保持镇定,最好能结下善缘。
此人升迁如此之快,不仅因他是状元,更因他有个好父亲,朝中有人,仕途自然顺畅!
因此,令林祥颇感意外的是,在交接过程中,这位路同知异常配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即便如此,该核查的账目仍需核查,库房、粮仓、牢房、府学等地也需亲自查看。
库房中的银两数量令人咋舌,谁能相信,一座府城的库房中竟只有两千多两银子。
路同知坦然自若:“我接手时,库中仅有一千八百多两。去年修城墙,前年府衙因连绵大雨倒塌一半,也耗费了不少银两,账本在此。”
他可未曾贪墨府衙的银两。
粮仓亦是林祥重点关注的区域,此处极易被动手脚。不出所料,粮仓中仅剩些许陈粮,且底部已发霉,无法食用。
路同知微笑道:“前年雨势过大,此处也遭殃及,当时存放的粮食全部毁损,知府大人对此心知肚明。如今这些粮食皆是去年新收,待今年秋收后,此处定能充盈。”
路同知对于曾被架空的事实毫不避讳,态度坦然,账本亦无明显问题,一副“你若觉得有问题,那便去查知府大人”的姿态。
至于知府大人那边是否有内情,他不得而知。账本就在此,小瑕疵或许有,但大问题绝无。
路同知已细细揣摩过,这样一位年少得志之人,会是何种性格?
路同知也曾年轻过,犹记自己年轻时的抱负。
因此,他猜测林祥很可能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嫉恶如仇之人。
于是,他连宵达旦地将手头事务做了妥善了结,尽管不免有些损失,但为保全名节,避免成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靶子,他选择了隐忍。
在这方面,姚通判与他心有灵犀,部分烂摊子乃是两人携手共理。
这位新来的同知,一看便是他们不能招惹的角色,唯有识时务,方能皆大欢喜。
故而,虽账面拮据,却未给继任者留下一片狼藉。
粮仓中的陈年粮食虽口感不佳,却也是正经粮食,紧要关头可应急,今年光景看似不错,应无大碍。
景先生审视一番,认为尚算妥善。
有些人极为不地道,自己捞得盆满钵满,却给继任者留下一屁股外债,继任者接手时,既无人可用,又无钱粮可支,只剩一个烂摊子。
两位先生摸清底细后,皆默不作声。
显然,这是他们前往省城报备时,此地之人已提前获知消息,故而呈现出一派难以挑剔的景象。
对此,上任不久的邬海县县令楼崇魏深有体会,他初来乍到时便吃过大亏。因年岁已高,不明所以被调至偏远之地,深知归期无望,故而行事颇为狼狈。
楼崇魏自掏腰包,方使县衙勉强运转。
他一直留意着府城动向,得知新任同知上任,顿时惊愕得从马车上弹起,不慎撞了个结实,额头鼓起大包。
当时他无暇顾及头上的剧痛,心中满是震撼。
万万没想到,他的上司竟是同榜状元郎!
一个七品县令,一个五品同知。
这差距让楼崇魏眼前一黑,但随即回过神来,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