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最新章节。
再思及兄长之间,于荣庆堂时她便察觉,二人之间几无眼神交流,即便目光相遇,也是淡漠如水。
贾敏心知,这不过是表面和睦罢了。母亲对此或许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们都已为人祖父。但兄弟阋墙,实乃大忌。...
目光转向侄辈,最出色的珠儿已逝,元春仍在宫中为女史,前程未卜;琏儿尚在求学,未能入仕;宝玉虽有读书之才,不输珠儿,然年幼尚需时日,若要入朝为官,至少还需十年光阴。至于贾环、贾琮,虽也为读书之人,但听闻天赋平平。
贾敏越想,心头越沉。未归娘家时心心念念,如今归来,心中却无半点轻松,反而沉甸甸的。此番重归荣国府,直面数年变迁,感受尤为深刻。
荣国府中的摆设,一眼望去皆是旧物,或是库房深藏,或是她昔日孝敬之物,鲜有新添。由此可见,荣国府经济状况已不如前。再者,府中下人亦较往昔松散,规矩不再。荣国府,确已式微。
林黛玉忽道:“母亲,我可否给迎春姐姐他们准备些礼物?”贾敏回神,轻抚其手背:“自然可以,你打算送些什么?”
林黛玉早有打算:“迎春姐姐爱棋,我欲赠她一副棋盘;探春妹妹则送锦鲤戏水砚台;惜春妹妹则是一对陶偶。”
稍顿,“至于表哥们,便送松墨吧。”
对比之下,对姐妹们的礼物显然更为用心。
贾敏笑道:“可是从你库房中挑选?”黛玉笑眼弯弯:“正是。”
黛玉虽小,却已是个小富婆。
其库房中珍宝无数,多为林祥所赠。无论是竹编小物、木制玩具,还是金银珠宝、玉器,黛玉皆悉心收藏。对三位表姐妹,黛玉是真心喜爱,否则即便送礼,也不会如此贴合她们的心意。
且黛玉深知自己并无多少私房钱,因此所选礼物皆需巧妙,不可过于昂贵,以免她们为回礼而烦恼。
马车缓缓驶回林府,贾敏吩咐下人带女儿去歇息,随后唤来儿子,询问他:“你去了宁国府,你珍大哥可曾提及什么?你们谈了些什么话?”
林祥答道:“珍大哥询问我们是否了解义忠郡王那边的近况。”
提及义忠郡王,贾敏不禁蹙起眉头,轻叹一声:“义忠郡王……”她心中明白,尽管义忠郡王与三皇子的悖逆之举无关,但府邸被兵甲长时间围困,显然太上皇对他亦有所迁怒。
“若非他选在那等敏感时刻发难,逼得太上皇气急中风,后续对三皇子也不会如此决绝。虽然后来他认错,但太上皇心中终是有了芥蒂。”贾敏沉吟片刻,又问,“那你舅舅他们对此有何看法?”
林祥回道:“二舅舅与我讲了些官场处世的道理。”
贾敏未直接评价,只是温婉地引导:“这些你且听听你父亲的见解。你大舅舅又说了什么?”
林祥笑道:“大舅舅多是谈及些古玩器物,甚少涉及朝政,倒是夸了我们父子几句。”
他心中明白,大舅舅或因贾政在场,不便多言,便自行打断贾政的“经验分享”,转而聊起了自己的收藏。
另一边,林黛玉回到闺房并未休息,而是打开库房,精心挑选礼物,命人妥善包装后送往荣国府。
她送礼时虽未特别提及贾琏夫妇与李纨,但在准备时却也一并考虑,为贾琏夫妇送去了寓意吉祥的石榴抱子瓷雕,给李纨的则是具有江南风情的荷包。
李纨收到荷包,淡淡一瞥便命人收起,而对贾兰所得的松烟墨锭却细细端详,吩咐好好珍藏,“待兰儿正式启蒙,便用此墨。”那墨锭上雕有节节高升的竹子,寓意极佳。
迎春三姐妹收到黛玉的礼物,皆惊喜万分,爱不释手;贾环、贾琮也甚感满意,因得贾琏关照,他们虽请了秀才教导,但生活用度拮据,尤其府中下人势利,凡事皆需银钱打点,所用文房四宝更是简陋。
这块墨锭,无疑是他们手中最好的。唯独贾宝玉不满,他房中珍宝无数,这块墨并不入眼,但当得知兄弟几人相同,而姐妹各异时,他委屈起来:“林妹妹可是不喜我?”
这一委屈,他便躺在床上发呆,连饭也不吃。下人们焦急万分,想尽办法劝解,却都无用。无奈之下,只好请来王夫人。
王夫人得知缘由,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她并非气林黛玉给姐妹们的礼物,而是气她怎能将宝玉与贾环、贾琮那两个庶子同等对待?宝玉可是嫡出!那两个庶子怎能与他相提并论?她怎能如此不分尊卑?老太太听闻此事,对王夫人的反应颇为不满:“黛玉年幼,有这份心意已属难得,你这做长辈的怎能如此?”
见宝玉仍委屈地躺在床上拒食,她又改口道:“你林妹妹还特地给你送了一块砚台,是那送礼的丫鬟粗心遗漏,后来才补上。我这就让人给你拿来。”...
宝玉一听,顿时精神焕发:“这砚台只我有吗?”
老太太含笑点头:“自是只你一人有。”
望着贾宝玉满面的喜色,老太太心中微动,两个“玉儿”,这缘分真是奇妙。
她需得细细思量一番。
而另一边,贾敏直等到深夜,林如海才终于从书房走出。
若非她执意等候,他怕是要在外院歇下,以免打扰她安睡。
贾敏确已感到疲惫,便让丫鬟泡了壶浓茶,一边品茗,一边独自对弈,以此消磨时光,静候他归。
林如海进屋后,先更衣洗漱,随后问道:“今日去荣国府,岳母大人他们都还安好?”
贾敏轻声回应:“一切安好。”
林如海又追问:“可是有何事发生?你如此晚还在等我,想必有话要说。”
贾敏挥手让下人退下,亲自为他斟茶:“母亲问起了宫中的元春,你可曾见过她?”
林如海摇头:“我一直在前朝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