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最新章节。
林祥恍然,“他可有子嗣?是否与我年岁相仿?”
贾敏答道:“他夫人如今身怀六甲,明年他便将为人父。”
林祥沉吟片刻,若他所记无误,在《红楼梦》中,薛蟠尚未成年便失去了父亲,缺乏管教,最终在薛姨妈的宠溺下,成了蛮横无理的呆霸王。
若他能长寿,薛家的命运或许能有所改写吧。
林海吩咐道:“祥儿,我们后日乘船启程,你这两日需抓紧准备。”
贾敏忍不住插话:“不如我助你收拾。”
林海摇头:“他已不小了。”况且无需他亲力亲为,只需指挥安排。
林祥点头:“孩儿能自行处理。”
此次回京,或将在京城任职,即便不在京城,也断不会重返姑苏,故而需携带诸多物品。
林祥这些年频繁外出采购,多为己用,且此次离别,需与林焜、林焕等好友道别,再会之期遥遥无期。
回京后,定将随父母走访亲友,他打算带上些特产作为礼物,这些皆需提前筹备。
贾敏无奈:“那便由你,有何难处记得告知我们。”
膝下育有一子,早熟稳重,既令人欣慰又让人忧虑。
欣慰自不必言,儿子年幼却行事稳健,无需她过多操心;忧虑则在于孩子成长太快,她还未来得及适应,孩子便已长大,不再如幼时那般依赖父母。
抵达京城次日,一家三口便前往荣国府拜访。
史老夫人早早就候在了二门处,眼巴巴地盼望着女儿女婿的归来。
一瞅见女儿的身影,眼眶瞬间湿润了:“敏儿,你可算是回来了,昨儿个我就念叨着你,你看你,都瘦了。”
母女俩紧紧相拥,泪水交织,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好一番情深意切后,才携手步入屋内坐下。
因林家全家到访,除了贾政因公务在身未能出席,贾赦也在旁作陪。林海向岳母问安后,一行人便留在此处叙话。
史老夫人笑道:“都是自家人,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咱们就好好聊聊。”
她左拥贾敏,右牵林祥,如今满心满眼都是林祥,拉着他的手细细打量,满脸笑意藏都藏不住,连连点头:“祥哥儿真是越长越出众了,跟你父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将来科举说不定能中个探花,到时候父子俩都是探花郎,那可真是佳话一桩啊。”
她这番夸赞发自肺腑,林祥虽年幼,但已能窥见其未来风采。
闻言,林海与贾敏脸上的笑意更甚。
林祥确是他们的骄傲,不过贾敏还是谦逊道:“他也就跟着练练武,身子骨才壮实了些,日后能中个进士我就心满意足了。”
史老夫人佯装嗔怪地点了点贾敏,自己女儿她还能不了解?若非心中欢喜,脸上哪能笑得这般灿烂:“在我面前还客套什么,祥哥儿,还认不认识你兄弟姊妹?你们书信往来可没断过,以后也要常来往啊。”
林祥笑着应道:“当然认识。”
他逐一唤人:“珠哥哥,元春姐,琏二弟。”
贾珠年岁最长,比林祥大三四岁有余,身材比同龄孩童略高一些,模样俊朗,只是略显消瘦。
察觉到林祥的目光,他主动展颜一笑。
一旁的元春,虽仅十余岁,却已初具大姑娘的沉稳,举止端庄,亲切地与林祥打招呼:“祥弟。”
接着便是贾琏,他比林祥小几岁,在林祥面前俨然是一副小屁孩的模样,白白胖胖的,正是长辈们喜爱的福相。
他看向林祥的眼神最为亲近,见林祥朝他笑,便主动上前拉住他的手:“祥哥哥,你总算回京城了,以后常来我家玩,咱们一起读书吧!”
有伴儿一起,夫子或许就不会对他那么严厉了吧?
林祥不知贾琏心中所想,遗憾地摇了摇头:“我已经有夫子了。”
即便知道贾琏的想法,他也会拒绝,贾家的当家主母对他颇有微词,他去了岂能安心读书?
若是贾琏愿意来林家读书,那他倒是乐意之至,多个同学也热闹些。
他之前的学业一直由父亲亲自教导,但回京后父亲定然无暇长时间陪他,所以需另寻夫子,人选已定,只是人还未到京城。
林海也想到了这一层,他知晓贾琏如今的夫子是谁,便问道:“琏儿,你如今学到哪儿了?”
这标准的考校开场白,让贾琏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肩膀,小心翼翼地回答:“刚学到《论语·里仁》篇。”
他如今的年岁,这个进度不能说略显迟缓,只能说大器晚成了......
林海问了几个问题,发现他虽学得慢,但基础扎实,理解透彻,不由点头赞许:“读书需勤奋,也要步步为营,你继续保持,用不了几年,秀才可期。”
贾琏性子略显浮躁,但所学内容却丝毫不浮躁,可见其夫子下了不少功夫。
贾琏:“……”
他努力让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至于崩溃。...
姑父的话语刚落,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锁定在父亲那展露无遗的欣慰之色上。
父亲一向对他的学业苛求严格,姑父此番言论,岂非要让他更加步步紧逼?念及此,贾琏几乎难以站稳。
贾赦心中的确颇为满意,夫子虽言其子天资平平,但若勤勉不辍,至少考取个秀才不在话下。
秀才之名,贾赦已感心满意足,他自知非读书之才,其二弟虽自诩文人,却多年未曾及第,想来儿子应是承袭了张氏一族的才学,张氏家族可是出过状元,更有三位进士的书香门第。
王氏闻此,轻轻以帕掩口,遮掩着嘴角不经意间流露的笑意。
她虽不明就里,却也曾向珠儿的夫子打听,按琏儿这读书进度,即便能中秀才,也需年至二三十,怎及得上她的珠儿?
夫子言道,珠儿再过两年便可下场一试,且胜算颇大!
林如海此言,不过是场面之辞,不可当真。
众人闲聊之际,贾敏留意到大嫂邢氏的呆愣,往昔初入门时的那份灵动,如今在她脸上已难觅踪迹。
贾敏心中暗自叹息,邢氏出身微寒,见识有限,夫君对她既无深情亦无厚爱,膝下无儿无女,家务管理又无从插手,日复一日在后宅中虚度,怎能不失却往日鲜活?
当初她对大哥这门亲事便不甚满意,二婚当低娶,可这未免太低,无奈此事她无权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