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家父李治,请皇后称太子》最新章节。
戏耍邢文伟对李弘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儿,目的既已达到,他便将话题转移到了正题上,神色郑重地说道:“张相、戴相和刘尚书,今日召诸位到明德殿,是有要事相商。”
张文瓘拱手问道:“殿下,不知所为何事?”
戴至德亦道:“太子殿下不妨直言。”
李弘整了整衣袖,缓缓说道:“今春,圣人调任太子左卫副帅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东宫十率府诸多将校随之而去。六月初,又有太子舍人许彦伯与其子丁忧,致使东宫各府、坊、寺和十率府目前人员短缺,日常事务运转已受影响。孤意与诸位商议,能否为东宫甄选若干能臣干吏以解当下之需。”
以前,李弘体弱多病,鲜少召见东宫臣属,为此高宗李治也没有给他配备多少东宫属臣,让李弘身边现在能用的人除了阎庄外,就只有苏延年和李友谦等几名不受家族重视的勋贵子弟,这才让邢文伟这种沽名钓誉之徒有了可乘之机,一份谏疏便令他陷入窘境。
经过这两日的深思熟虑,李弘得出一个结论,想要稳住太子之位,就不能只将目光只放在朝堂争斗上,他的基本盘在东宫,当务之急乃是广纳贤才充实东宫班底,并整顿东宫军务、强化武备。
为此,他精心制定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略。
一则凭借太子之尊,全力搜罗招募贤才为;其次利用自己熟知的技术想办法赚钱,解决他在整顿东宫十率新建新军时钱财方面的短缺。
第三就是在自己势力未发展起来之前避免过早与武后争权夺利,可以先将李贤推出去顶在前面吸引武后的注意力,让两人及身边众臣争个你死我活,到时候自己再渔翁得利。
大唐官吏的任命权主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具体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共同负责。
即五品以上官吏的任用由吏部提名,再由皇帝和宰相共同商议决定是否任用。五品以下的官员则由吏部直接依照制度考核和选拔,只需宰相同意即可。
这也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为什么李林甫可以排除异己大权独揽的原因了。除了李林甫确实深受玄宗宠信,一人把持了政事堂以外,还跟他拥有五品以下的官员的任命权有关。
今日,李弘在明德殿召见戴至德、张文瓘及即将拜相的刘仁轨,目的就是定下东宫属官人选,以便他能尽快将这些人招揽至东宫麾下。
现今政事堂有五位宰相,除张文瓘、戴至德外,其余三人在洛阳随侍高宗,他们分别是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李敬玄,中书令阎立本和尚书右丞崔知温。
李弘心想,只要戴至德与张文瓘对他提议的人选没有异议,加之李敬玄身为太子右庶子,自然不会在两位宰相已经同意的情况下驳了自己的面子。
如此一来,他就能以监国之便在高宗李治与武后还未回长安之前将人员安排妥当。
只是事关东宫官员任命,李弘说完自己的想法,张文瓘不敢贸然开口,目光投向戴至德意在征询其意见。
刘仁轨则沉默不语,未作表态。
李弘见状,只能将目光移向戴至德,静候他的回答。
然而戴至德并没有立即表态。
若在两日之前,他定会不假思索地拒绝李弘所求。
毕竟当时太子体弱多病,监国都成了问题,已经不被圣人看好,才下诏让雍王李贤协助监国,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况且即便太子地位稳固,可是以太子的病情,能否撑到继位之时亦未可知。
他自是不愿卷入东宫这潭浑水。
可是这两日太子的转变让戴至德心生犹豫,他决定先听听太子的想法再做定夺。
于是,微微颔首道:“不知殿下心中可有中意人选?拟任东宫何职?”
李弘听闻心中一喜,酝酿了一下说道:“现今詹事府主官之位空缺,孤准备让阎庄任少詹事一职;薛讷出身将门,智勇双全,孤准备调他入东宫担任左卫率府亲卫右郎将;至于右春坊右谕德一职,日前许圉师卸任相州刺史,闲赋在家,他曾兼任右春坊右庶子,由他担任右谕德一职最为合适。戴相以为此安排如何?”
李弘这样安排是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詹事府统领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令。
眼下在詹事府詹事一职空缺的情况下,阎庄作为他的亲信外臣担任少詹事一职,对内可以全权负责詹事府一切决议,总摄东宫政令,在外可以更方便代表他招揽人才。
薛讷为他去寻找道士罗公远,今后必将会被御史弹劾,现在就将他调入东宫,就能更好的保护他,而且还能为自己训练一支精兵。
至于许圉师,有资历,之前又担任过宰相,有不少门生故吏在各衙门任职,有他坐镇东宫,能震慑宵小之人,能杜绝再出现邢文伟这种人了。
“戴公,万万不可!”邢文伟在不远处听闻此言,一个激灵,匆忙上前高呼,“此不合程序!”
他未曾料到太子刚惩处完阎庄,就立马提拔对方任职詹事府少詹事一职,让阎庄官升两级,这无疑是在他打他的脸上,往他的伤口上撒盐。
今日阎庄因他受罚,如今却又要升职,此事若成,日后他在东宫还有何颜面立足?
“刑典膳,太子与两位相公商议要事,岂容你在此喧哗!”刘仁轨忍不住怒声呵斥道。
这一次,他是真看不惯邢文伟的小人做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