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志保家卫国

第172章 浙江之行(1/1)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方志保家卫国》最新章节。

腾和晓萱刚结束研究所内的研讨会议,便接到上级安排,前往浙江的一个博物馆协助维护一批珍贵文物。这批文物年代跨度大,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对研究江南地区的文化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两人丝毫不敢耽搁,迅速收拾行装,踏上前往浙江的旅程。抵达博物馆后,他们受到了馆长和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馆长一边带领他们参观文物库房,一边介绍情况:“这批文物长期展示,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几件宋代瓷器,釉面有剥落现象,还有那幅明代古画,出现了泛黄和脆化问题,我们希望借助二位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给予最妥善的修复与维护方案。”

腾仔细查看了几件瓷器,轻轻皱眉说道:“瓷器釉面剥落,需要先分析釉料成分,才能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尽量做到修复后与原物色泽、质感一致。”

晓萱站在那幅古画前,神情专注:“古画的泛黄和脆化是由于长期光照、温湿度变化导致的。要先对其进行清洁,再采用合适的纸张和修复技法加固,同时要严格控制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

当天,腾和晓萱便与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团队展开深入讨论。腾提出:“在修复瓷器时,我们可以运用最新的3d扫描技术,精确获取文物的原始数据,为修复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博物馆的修复师有些担忧:“新技术固然好,但会不会存在数据误差,影响修复效果?”

晓萱解释道:“只要操作规范,3d扫描技术的精度完全能满足我们的修复需求。而且通过数字化存档,也能为后续研究和保护提供更多便利。”

大家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决定采用腾和晓萱的提议。在修复古画的过程中,晓萱亲自示范如何用特殊的宣纸和糨糊进行托裱加固。她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糨糊的浓稠度很关键,太稀了无法牢固粘贴,太稠又容易导致纸张变形。”

博物馆的修复师们围在一旁,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一位年轻的修复师提问:“晓萱老师,在修复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保留古画的原始风貌呢?”

晓萱耐心地回答:“尽量使用与原画作相近的材料,并且在修复手法上要轻柔、细致,每一步都要谨慎操作,多参考古画的历史资料和同时期的修复案例。”

与此同时,腾在瓷器修复区也忙得不可开交。他与修复团队一起对瓷器釉面进行成分分析,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确定了合适的修复釉料配方。在调配釉料时,他叮嘱大家:“每一种原料的比例都要精确,这会直接影响到修复后釉面的色泽和质地。”

经过几天的努力,文物修复工作取得了显着进展。宋代瓷器的釉面修复初见成效,原本剥落的部分重新焕发出温润的光泽,与原有的釉面几乎融为一体。明代古画也在精心修复下,泛黄的色调有所改善,纸张的脆化问题得到缓解,画面更加平整。

在修复工作之余,腾和晓萱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文化传承经验。晓萱分享道:“我们在京都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传承活动,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好奇地问:“那效果怎么样呢?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腾笑着回答:“效果还不错,尤其是与学校和科技团队的合作,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关注。但在活动策划过程中,也遇到过资金不足、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不过通过各方努力,都逐步解决了。”

浙江之行,不仅让腾和晓萱在文物修复领域积累了新的经验,也让他们与当地博物馆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他们深知,文化传承的责任重大,每一次的修复与维护工作,都是在为历史文化的延续添砖加瓦。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继续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道侣都没了,他不疯才怪
道侣都没了,他不疯才怪
——以神魂为引,肉体为祭,缔造神兵,不入轮回,身死,不悔。-岑子青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都不会相信自己会有穿越的一天,甚至喜欢上了一个男人,不惜为他献祭了性命。本以为就此魂飞魄散,却没想到会重生成为拍卖世家岑家的三少降生。因神魂受损,岑子青修炼举步维艰,只好躺平当个废柴。但父母爱子心切,硬是用钱给他送到了‘名牌学院’修炼。岑子青不忍心辜负父母的心意,只好含泪挥别米虫的生活,跟舅舅去学院混日子。
咸鱼娇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