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最新章节。
一元科技集团这次需要同时召开年会和集团成立十周年总结会,所以需要多准备几天。
于洋和王馨从狮城回来已经十多天,这天于洋在总部办公室签批文件。
助理前来汇报“老板,集团各部门和各个子公司开会的内容已经准备好了。”
于洋看了一下时间道“好,通知下去,10点开会。”
“好的,老板”助理道。
半小时后,集团总部35层大会议室,已经坐满了集团总部和各甲级子公司M7级以上高管。
依然是郑岩负责主持会议,十年来一直如此。
先是年会,再是十年总结会议,连着来,但时间都不长。
于洋说了几句问候,郑岩接着汇报“…
2X13年天工集团营收3954亿元夏币;星耀集团营收4678亿元夏币;天御集团营收5558亿元夏币;天权集团营收831亿元夏币;祝融集团营收1241亿元夏币;魁星教育营收42亿元夏币。
金乌集团营收61亿元夏币、银河集团营收3亿元夏币、女娲集团营收1.5亿元夏币。
三家新集团除了金乌开始对外运营,银河集团的业务主要还是对一元科技集团内部,基本没有营收,这3亿元夏币还是夏国航天部门的政策补贴收入。
至于女娲集团,附属医院是非盈利,几个生物医药项目还在实验阶段,1.5亿元夏币的收入只是实验阶段的副产品的收入。
2X13年一元科技集团合计营收16369.5亿元夏币,净利润2500亿元夏币。
东皇投资控股集团持有的三晋矿业集团40%的股份,2X13年分红75亿元夏币,投资国内外两百多家公司股份得到的分红312亿元夏币,黑洲矿产2X13年分红130亿元夏币(占股70%),合计517亿元夏币。
混沌研究院2X13年对外的技术专利授权费用收入93亿元夏币。(感觉越来越像经营策略游戏?)
截至2X13年底整个太一集团(泛指一元科技集团)正式员工93645人,非正式实习员工3572人。
技术研发人员占比40%左右39888人,技术工人、工程师40576人,服务类人员10053人,行政后勤安保这些职工6700人。
按照股份激励计划研发人员、技术工分得集团2X13年总利润8%中的60%,营销人员分20%,剩下的20%由行政后勤服务其他人员分配。
当然每个子公司集团赚的钱优先分配他这个集团的员工,混沌研究院分配模式也一样,挣的多分的多,只有总部人员分的最少。
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今年又拿出了200亿元夏币集团利润和28亿元夏币专利费收入(研发人员可分30%专利费收入)。
以王馨为例,子公司M7级的年薪是120万元夏币左右,加上一些奖金补助每年30-50万,加上分红200万,去掉五险一金,去掉缴税每年到手两百多万不到三百万。
公司还有很多很多外面享受不到的隐形福利,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的人,一般不会离开一元科技集团。
奖励分红剩下的2250亿元夏币,需要缴税近500亿元夏币,70%的1225亿元夏币继续投入到技术研发,30%的525亿元夏币投入到公司扩张。
不要忘了一万六千多亿的营收里面去掉利润和缴税,去掉1800多亿元夏币的人工成本,去掉3500多亿元的外部成本。
剩下的都是内部成本近7000亿元夏币,这些钱还是会继续投入到研发和运营当中去的。
东皇投资集团的投资收入依然不参与虚拟股权激励分红,只不过于洋每年都会拿出来一部分投入到慈善基金里面,用来帮助夏国内一些真正贫困的家庭解决教育,医疗,就业问题,还有环境治理等等。
剩下的钱和于洋私人账户的分红,继续投入到投资业务和家族基金里面,花不完,根本花不完,于洋也几乎没有花钱的地方。
每年分红都是元旦之后,春节之前才发,因为涉及的人员太多,虽然有人工智能“白泽”帮助计算,但是人工复核也不能省略,还要对内公示,代缴税,一套流程下来,分红到手差不多也该过年了,正好欢欢喜喜过肥年。
年会议程结束,紧接着直接又开的集团公司十周年总结会,说是俩会,也只是延长了一会,换个标题多照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于洋简单的陈述了一元科技集团十年的发展历程,第一个十年是集团积蓄力量的十年,是打基础的十年,感谢所有人为集团的辛劳付出。
接着,于洋着重介绍了一元科技集团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
第二个十年要重点发展新能源领域、新材料领域、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生物领域、航天领域。
新能源说白了主要还是电能,不论是化石能源还是太阳能、风能、潮汐、地热甚至是核能,最后主要还是以转化为电能的形式进行利用。
一元科技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旗下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向新能源的方向发展。
化石能源最多再支撑三十年,但是十年后,新能源的大幕就彻底拉开了,那时候再入场就有些晚了。
好在于洋几年之前成立金乌集团就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了,电池技术在于洋的漏题下也有了重大突破。
现在天工集团的工程机械、卡车、农机都有新能源的型号,新能源汽车更是未来的主流应用产品。
天鹏航空也在试验纯电动的小型飞机,集团未来建造的所有建筑、集团旗下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将使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
于洋力争让一元科技集团把新能源发挥到极致,发电项目,电储能项目统统加码立项。
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就更广泛了,电池技术的突破还是得益于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于洋本身也是靠高性能金属合金起家的。
祝融集团在高性能金属合金方面一直保持不断创新,现在也已经多元化发展。
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态合金、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电磁流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等都有了研发成果和一定的应用。
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不用多说,一直也是于洋领头的重点项目。
现在整个一元科技集团都在使用的“白泽”和研究院使用的“伏羲”就是很好的例子,多年来人工智能一直在不断进行大模型喂养,朝着真正的人工智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