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梦

第9章 最后的岁月及影响(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梦:第二梦》最新章节。

曹雪芹的最后岁月,是其人生最为悲凉却又充满思想深度的一段时期。在创作完成《红楼梦》初稿后,曹雪芹的身体逐渐衰弱,生活愈发窘迫。他在贫困与疾病的交织中,度过了短暂的生命余辉,但即使在如此困境中,他对文学与生命的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章将探讨曹雪芹晚年的生活、他未竟的文学抱负以及对命运的最终感悟。

晚年生活的困窘

曹雪芹的生活在《红楼梦》创作完成后并未得到改善,反而因创作的专注和健康的恶化,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经济拮据、家庭悲剧与身体上的痛苦。

极度的贫困

曹雪芹在晚年已经完全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他依靠变卖家产和朋友的接济维持生计。然而,随着家族积累的财物日渐耗尽,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据史料记载,曹雪芹的居所极为简陋,屋内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食物常常供不应求。

他在贫困中继续修改和完善《红楼梦》的初稿,但创作的条件极为恶劣。脂砚斋曾在批注中提到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这种境况不仅影响了他的身体状况,也让他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压力。

家庭的打击

曹雪芹晚年的悲剧不仅体现在物质贫乏上,也体现在家庭生活的破碎。根据传记记载,他的独子在幼年时期夭折,这对曹雪芹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这场打击让他备受痛苦,也让他对生命无常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红楼梦》中贾母痛失亲孙的情节,或许正是曹雪芹个人经历的反映。这种悲剧色彩贯穿了他的晚年生活,也让他的创作更加充满对命运和人性的叩问。

文学未竟的抱负

尽管生活困苦,曹雪芹晚年仍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他试图继续完善《红楼梦》的后半部分,并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完成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与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

后四十回的未完成

曹雪芹生前并未完成《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这成为后世红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脂砚斋的批注表明,曹雪芹对后四十回有明确的构思,他计划以贾府的彻底败落和贾宝玉、林黛玉的悲剧结局作为全书的收尾。

然而,生活的困顿和身体的虚弱让曹雪芹无力完成这部巨着的全貌。他在多个场合提到自己“泪尽而逝”,这既是对未完成作品的遗憾,也是一种对命运安排的无奈。

对文学永恒性的思考

在晚年的困境中,曹雪芹对文学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将《红楼梦》视为一部“前无古人”的文学创作,它不仅记录了家族的兴衰,更试图通过人物和情节的复杂性展现封建社会的深层矛盾。

曹雪芹在序言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作品内容的总结,也透露出他对生命与文学的独特感悟。他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记录人性和社会的真实,而这种真实将超越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的存在。

曹雪芹的去世:一场文坛的失落

曹雪芹于1763年因病去世,时年仅47岁。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位伟大文学家的陨落,也让《红楼梦》的后续创作戛然而止。然而,他的文学成就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被遗忘,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现出其价值。

去世前的最后时光

曹雪芹去世前的生活愈发艰难。他身患重病,却无力寻求有效的治疗。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在为《红楼梦》的修改而努力。据说,他在病榻上还不忘与朋友讨论书稿的内容,这种对文学的执着令人感佩。

他的朋友敦诚和敦敏在诗中记录了他去世时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文坛奇才的深切哀悼。敦诚曾写道:“奇才长埋泉壤,文思横绝天人。”这既是对曹雪芹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英年早逝的叹息。

对红楼梦未竟之梦的遗憾

曹雪芹的去世让《红楼梦》的后续创作成为未解之谜。脂砚斋曾多次提到曹雪芹对后续情节的设想,但这些设想随着他的离世而未能实现。后人续作的后四十回虽试图完成全书,但始终无法达到原作者的深度与高度。

这种未尽的状态反而增加了《红楼梦》的神秘感,使得作品在后世的传播与研究中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曹雪芹的文学遗产与思想深度

尽管曹雪芹英年早逝,他的文学成就却并未因时间而湮没。相反,《红楼梦》作为他的文学遗产,成为后世无数读者和学者的研究对象,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贾府的衰落,展现了封建家族的内部矛盾与制度危机。他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不仅是文学意义上的,也是思想意义上的。他用笔触揭示了封建权力体系的腐朽与虚伪,展现了个体在这种体系下的挣扎与无奈。

对人性的复杂探讨

曹雪芹对人性的洞察是《红楼梦》最为深刻的部分。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中的善恶、爱恨与矛盾。贾宝玉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林黛玉的孤独与倔强、王熙凤的精明与狠辣,这些性格的复杂性使得《红楼梦》成为人性文学的高峰。

曹雪芹的最后岁月虽短暂而悲凉,但他在贫困与疾病中完成了对文学的终极追求。他未竟的文学抱负虽留有遗憾,却让《红楼梦》拥有了更深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张力。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位伟大文学家的谢幕,但他的文学遗产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永恒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启迪后人。

红学的崛起与曹雪芹的后世影响

曹雪芹去世后,《红楼梦》逐渐在社会上流传,并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掀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研究热潮。这部作品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文学传统,还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颗明珠。红学作为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从清末萌芽,到民国时期逐步发展,再到现代已形成系统的学科分支,展现出《红楼梦》的恒久魅力和研究价值。本章将探讨红学的兴起与发展,以及曹雪芹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红学的萌芽与清代早期传播

曹雪芹去世后,《红楼梦》的手稿在其文人朋友和亲属之间流传,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批注推动了这部作品在清代精英圈中的传播。

脂砚斋批注的影响

脂砚斋的批注为《红楼梦》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他不仅对文本进行了详细解读,还通过批注补充了大量关于曹雪芹创作背景的细节。这些批注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深度和历史价值,使得《红楼梦》在早期传播中引起文人学者的关注。

程伟元与高鹗的整理与刊印

《红楼梦》最初的传播形式是手抄本,但由于手抄成本高昂,流传范围有限。乾隆后期,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整理出版,并补续了后四十回,形成了120回的版本。这一版本的问世,使得《红楼梦》从小范围流传进入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然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在文学性和思想深度上未能与前八十回匹敌,成为红学研究中的重要争议点。尽管如此,这一版本为后世保存了《红楼梦》的基本框架,其贡献不可忽视。

红学的兴起与多元研究路径

红学作为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起源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至现代已形成多元化的研究路径。它不仅涉及文学和文化,还涉及哲学、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清末红学的初步发展

清末时期,《红楼梦》开始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和学者。以俞樾、张之洞为代表的清末学者,尝试从文学欣赏和文化背景的角度解读《红楼梦》。这一时期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但奠定了红学的基础。

民国红学的繁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不负冬
不负冬
秦予安(姩姩)S市顶级豪门小少爷,矜贵无比,玩世不恭,是京圈公认的浪荡公子。他性格桀骜,嚣张跋扈,可偏受造物者优待,容貌俊美。顾琛顾氏财阀新一代掌权人,京圈新起之秀。他手段狠辣,杀伐果决,短短几年束清家族内斗,将顾家收入囊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上位者,危险、冷血、有野心,是京都人人惧怕的存在。很难觉得他会被谁掌控…没人知道他惦记了秦予安十七年。那年他十岁,秦予安四岁,奶呼呼的小团子将糖递给他,邀他跟
雪晴天
国家让我开神兽幼儿园,直播爆火
国家让我开神兽幼儿园,直播爆火
云祈下山寻亲,反被所谓的家人骗着认下高利贷。为了还清贷款,她打算尝试自媒体,回到山上直播她的清修日常。结果刚上山就捡到了一只受伤并长得奇怪的小猫。云祈:【朋友们快看,这只小猫长的好奇怪,像只小狗。】观众:【这对吗家人们?!!】【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动物,这真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吗?】她第一天开播,就因为这只长相奇怪的小猫咪小火了一把。第二天又捡到一只小兽,它有五条尾巴一只小角,像个小豹子。观众炸锅:
黎予宁
从拜师陈友开始横扫无限
从拜师陈友开始横扫无限
关于从拜师陈友开始横扫无限:林歌穿越到无限世界,开局就是最高难度的《僵尸》。为了活下去,他决定紧抱陈友大腿。凭借特殊属性“魅力满值的效果,林歌成功让陈友收自己为徒,开启无限世界的道士之旅!已结束:《僵尸》、《港诡实录》、《第一诫》、《僵尸道长》、《甜蜜之家》、《台诡(粽邪1+2、双瞳、咒、红衣小女孩、怪物。)》待进入:《倩女幽魂》、《一眉道人》、《僵尸大时代》、《僵综(僵尸先生+僵尸叔叔+僵尸至
明日摘星辰
人在超神,开局化身原神雷神影
人在超神,开局化身原神雷神影
在剧情开始前,穿越超神,又获得了不知名存在统一发放的金手指“原神雷神化身系统,艾希觉得自己幸运极了。黑甲!神体!弑神武!超级基因!想着超神世界中的各种美好,刚刚穿越的艾希本该思索的是为国效力,还是投身恶魔?是独身逍遥,亦或者趁势而起?可是...
大罗神血染裳
杀道侣后,修仙界恶女成魔门老祖
杀道侣后,修仙界恶女成魔门老祖
谢昭临曾是宗门首席云清月——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道侣大典上死于天罚。那个筑基期的小师妹哭诉几句,全宗上下就像中了蛊般要她让出道侣。当她元婴威压碾碎负心人时,九霄神雷却劈向了她。残魂苏醒,她发现自己成了“恶毒师姐”,人人唾弃。“既然天道不公……”谢昭临冷笑捏碎宗门令牌,转身投入魔门,“那本座便做那最恶的鬼!”赌鬼哥哥卖她抵债?杀!侍女想出卖她换前程?杀!“未婚夫”想把她献祭给邪修?杀!凡是挡她
我的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