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崇祯,我有等价天平》最新章节。
只有千把人这种连小规模战役都算不上,只能称为“战斗”的情况下,明军才能得胜。
有句话叫“人多了乱,龙多了旱”,明军到最后就出现了这种诡异的事。
所谓堂堂一亿多人口、百十万兵马的的国家,没有了这种调度能力,那就没有丝毫的战争潜力。
正如历史上辽事那样,添油战术,葬送进去十万,再填补十万新的,再次葬送,再填补。
要说明军不能打吗?
不一定。
但明军没有了靠谱的指挥体系,没有了组织能力,那种“将十万兵,横行朔漠”的能力消失了。
用家丁打仗,是明朝战争趋于小规模的现状而发展出现的。
明朝最后一次集结数万精锐兵马开动,差不多是成化年间干建州吧。
从那之后虽然北边、两广也是连年用兵,但都是小规模冲突,对付内地叛乱,也不需要集结几十万军队精锐。
因为人数增多,对于将领的后勤及指挥的协调能力是个非常大的考验。
而现实又是明军用不着一次出动十几万的部队,甚至五万人都不需要,千把人就足够,那么明军将领自然更擅长带着千把人的精锐来打。
因为这样指挥调度的难度低,而且也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而同时,作为明军主要兵源地的各地卫所,也渐渐出现“阶级固化”。
各军镇的总兵基本上就是九边那几个军镇的将门家族来回换防,这导致将领对于自己家族的旧部渐渐产生一种依赖关系——毕竟打仗这事熟人用着更放心。
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指挥层面,明军开始出现“将门”现象,父子承袭、兄弟相援。
作战层面,家丁作为绝对主力,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这两个使得明军更加趋于内敛和小众化------将门拢共就那些,家丁也不可能成千上万。
这就是明军的现状,哪怕是崇祯皇帝,也不可能和女频女主一样一纸诏书就能改变。
但是反过来,崇祯皇帝搞的近卫军,其实就是天子家丁。
李成梁都能拉出来五千家丁,有外挂,有全国资源可以榨取的崇祯皇帝搞出来两万家丁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实际上,明军九边家丁总数也有三万多,只是太过于分散,没法集中作战。
但是崇祯皇帝不一样,他是土豪皇帝嘛,有的是银子可以来收买辽镇家丁。
辽东那些将门和崇祯皇帝拼财力,百分百是个输!
别的不说,漂亮的老婆和北京城的大房子,哪怕是卖了辽镇的那些将门,他们也给不起!
更何况,崇祯皇帝还是汉人正统皇帝,掌握了大义名分,完全可以用抽调的方式,将这支部队吞并到他的近卫军当中去!
毕竟辽镇的那些将门能给他们多少,根本给不了太高的官职。
但是崇祯皇帝不一样啊,他是汉人皇帝,给人加官进爵这种事,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简直不要太简单!
总之一句话,辽镇将门能给的,崇祯皇帝都能给。
辽镇将门给不起的,崇祯皇帝也能给!
所以只要辽镇家丁来了华北平原,崇祯皇帝根本不怕自己拿不到军权。
想通了这一点,崇祯皇帝的脸色忽然就变了,刚才还平平淡淡的,现在已经是一脸的怒气:“王爱卿言之有理,朕虽年少,但也知道我朝素来不纳款、不和亲、不割地,朕也不惧林丹汗这个反复小人!
如果他胆敢率兵寇边,朕就将派出天子近卫军和辽镇铁骑,予以猛击痛剿!”
崇祯皇帝目光灼灼,看着众臣,一字一顿的说:“朝廷以往给插汉部、土默特部,还有内喀尔喀五部的市赏,最多时一年可达三十多万两。
朕现在就从内帑中拿出相当于十年市赏的银子,总共300万两给辽镇铁骑和近卫军的勇士放赏!只要能大破插汉部,朕就重重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