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的中医之路研究生篇》最新章节。
“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并绕口唇,胃中热盛,火热循经上攻,则见口唇溃烂,口气热臭;热伤津液,则觉口干舌燥;胃热炽盛,故而消谷善饥;舌嫩苔黄则为胃热津伤之征。”
师傅笑了笑,继而问道:“那你问过她的大便吗?”
我摇了摇头。
患者胃火上攻之象这么明显了,还需要问大便干嘛?
虽然十问歌要求为医者必问大小便,但这么多症状都已经显示是胃火了,难道单单一个大便还能推翻我之前的理法不成?
傅女士倒是主动说道:“我大便比较稀,一天要两三次。”
“那你怎么解释此人大便溏稀呢?”师傅反问道。
“额……也许是体质问题吧。”我想了很久,找了这么个理由。
“我们要知道,没有一个患者是简单的,每个患者都有特殊性。对于每位患者的诊断治疗都应该非常认真仔细。如果你有一点无法解释,那就说明你的理法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而这问题,很有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另外,如果你仔细评脉就会发现,此人脉象虽滑数,但重按却无力,这个更无法单纯用胃火之象来解释。
我们医生每一次诊断的背后,都是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师傅的语气不紧不慢,显然想通过案例告诉我为医之道。
“那师傅,您考虑是什么证型呢?”我疑惑地问道。
“她不是胃热证,而是胃强脾弱之象。”师傅斩钉截铁地说道。
“胃强脾弱?”我一脸好奇道。
就连傅女士也是一脸茫然,胃火听过,脾胃虚也知道,但胃强脾弱是什么呢?
师傅开口道:
“说起来,胃强脾弱证与胃热证还真有相似之处。不过其鉴别要点在于:前者是脾胃同病,而后者的病变主要在胃;二者虽都有胃热的临床表现,但前者有明显的脾气虚弱,脾运不化的症状,而后者的热象较前者明显。”
“师傅,您能说得详细一点吗?”我请教道。
虽然当时学过,但对于胃强脾弱这个说法我如今依旧一知半解。
“胃强如中消,脾弱似五更泄。你来回想一下方才的问诊,傅女士是不是纳食旺盛如消渴病中的消谷善饥的中消证,食不知饱,即使胃部胀满,食欲照样存在,而且大便溏薄,甚者脾虚严重的话每餐后即欲大便。”
“大夫,刚才我没详细说,还真像您说的一样,我每顿吃完饭以后都要上厕所一趟。”傅女士赶紧补充道。
“我们再来说第二点。胃旺苔黄腻,脾弱舌胖嫩。你看傅女士,苔黄而腻,但非全舌满布,而多见于舌中、舌根,舌尖、舌边往往无苔;你再去看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舌中舌根苔黄腻,是不是考虑胃热之候,舌苔胖嫩边有齿痕是不是脾虚之象呀。”
师傅继续说道:
“胃旺有口臭,脾弱觉口淡:由于胃浊上泛,胃火旺盛,故而口臭熏人;至于口淡……”
师傅还未说完,傅女士赶忙说道:“大夫,您说的太对了,刚才我以为口里没味道不是什么问题,所以就没说出来。”
“总的而言,胃强脾弱证是指胃腐熟水谷的功能过亢,脾运化功能减弱所致而出现的胃热脾虚的证候。”师傅一锤定音道。
“那大夫,我该怎么治疗呢?”傅女士一脸焦急地问道。
“傅女士,你应是素体胃热盛,加之饮食劳倦,寒温不适或喜怒忧恐损伤脾胃,脾虚失运,阴火内生。故治疗重点在脾,脾旺健运,气机升降正常,则胃火自去。”
顿了顿,师傅继续说道:
“脾弱胃强是脾虚为本,胃火相对亢盛为标,其治疗当宗李东垣甘温补中之法,酌用清胃泻火之品,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