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白话版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2(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白话版》最新章节。

却说曹操正在行军途中,忽闻后军被张绣追击,便急忙带领众将回头救援。

等赶到时,却见张绣的军队已经撤退。败兵回报曹操:

“若不是山后突然杀出一支人马挡住了敌军的中路,我等恐怕都已被擒!”

曹操忙问是什么人救援。那人手持长枪,下马拜见曹操,自称是镇威中郎将,江夏平春人,姓李名通,字文达。

曹操问他为何前来,李通回答:

“我驻守汝南,听闻丞相与张绣、刘表交战,特意前来接应。”

曹操大喜,当即封他为建功侯,命其驻守汝南西界,以防刘表与张绣之军。

李通拜谢而去。

曹操返回许都,上表朝廷,奏请封赏孙策,以表彰其功绩。

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封爵为吴侯,并派使者携诏书前往江东,命其协助防御与讨伐刘表。

回到府中后,百官参见毕,荀彧问道:

“丞相在安众缓慢行军,为何断定必能取胜贼兵?”

曹操回答:

“他们退无归路,必然会拼死一战。”

“我故意缓缓引诱他们,使他们放松戒备,然后暗中设伏图谋,这就是我知道必胜的原因。”

荀彧听后,深感佩服。

随后郭嘉入内,曹操问:

“先生为何来得如此晚?”

郭嘉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呈给曹操,说道:

“袁绍派人送信给丞相,说欲出兵攻打公孙瓒,特意向您借粮借兵。”

曹操说道:

“我听闻袁绍欲图许都,如今见我归来,又另生其他议论。”

遂拆开信件查看,见信中言辞傲慢,便问郭嘉:

“袁绍如此无礼,我想讨伐他,但力有不逮,该如何是好?”

郭嘉说道:

“刘邦与项羽的对比,丞相您是知道的。”

“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是以智取胜。”

“项羽虽强,终究为其所擒。”

“如今袁绍有十条败因,而丞相您有十条胜势,袁绍的兵力虽多,却不足为惧。”

“第一胜: 袁绍繁文缛节,讲究排场,而丞相自然随性,这是‘道胜’。”

“第二胜: 袁绍逆势而动,丞相顺应时局,这是‘义胜’。”

“第三胜: 汉桓、汉灵以来,政务宽松积弊,袁绍以宽济事,丞相则以严治事,这是‘治胜’。”

“第四胜: 袁绍外表宽厚但内心猜忌,重用亲戚;丞相则外表简约而内心明达,用人唯才,这是‘度胜’。”

“第五胜: 袁绍多谋少决,丞相却能迅速决策,这是‘谋胜’。”

“第六胜: 袁绍刻意收名声,丞相则以至诚待人,这是‘德胜’。”

“第七胜: 袁绍关心近处忽略远处,丞相则无处不虑周全,这是‘仁胜’。”

“第八胜: 袁绍听信谗言而使内乱,丞相却能杜绝浸润之风,这是‘明胜’。”

“第九胜: 袁绍的是非不分,丞相的法度严明,这是‘文胜’。”

“第十胜: 袁绍虚张声势,不通兵法;丞相以少胜多,用兵如神,这是‘武胜’。”

“丞相具备这十条胜势,击败袁绍并不困难。”

曹操听后大笑,说道:

“若如先生所言,孤又何惧袁绍!”

荀彧在旁说道:

“郭奉孝的‘十胜十败’之论,正与我愚见相符。”

郭嘉接着说道:

“虽然袁绍兵多,但又有何可畏惧呢!”

随后又说:

“如今徐州的吕布,才是我军的心腹大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岂独无故
岂独无故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襄子